跳转到内容

西藏

来自CountryHumans中文百科
此页面有一个或多个头部模板,包含一些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请帮助改进它或在讨论页上讨论。

西藏,官方名称为“西藏自治区”,简称“藏”,是 中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仅次于最大的 新疆。由于其崎岖的地形,它是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划。最多的民族是藏族,其次是汉族。

描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外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常常是女体,不过男女体服饰基本相同。他们通常穿藏族传统服饰,很美。不过他们也可以穿现代化服饰,因为西藏人民是追求发展的。

性格[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他们友好地对待它周围的人,热爱他们的生活。

颜色含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颜色和含义 HEX RGB HSB
白色(有时带点米色) #FFFFFF 255, 255, 255 0°, 0%, 100%
深绿色(青色) #659390 101, 147, 144 176°, 31%, 58%
靛蓝 #003487 0, 52, 135 217°, 100%, 53%
红色 #DE2910 222, 41, 16 7°, 93%, 87%

西藏没有官方区旗,省市人社区通常会采用白色、青色,偶尔也采用红色作为肤色,眼角或者头侧上会有一个汉字“藏”。白色象征纯洁,最为常见;青色通常是深绿色或靛蓝,契合西藏的地理环境;而红色则是和 保持一致。

别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吐蕃、图博、图博特 (Tubo) - 来自西藏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权。
  • 泰北特、特拔特、提拔特 (Tibet) - 英语读作/təˈbet/或/tɪˈbet/,词源同上,常用于避讳。
  • Tib - 英语名称简写,常用于避讳。
  • 蕃 (Bo) - 藏语名称对应的汉字。
  • 藏 (Zang) - 汉语简称。
  • 雪域 - 因西藏的不少地区终年积雪而得名。
  • 藏区、藏地 - 广义上的西藏,藏族的居住地。

词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西藏”翻译自“卫藏”(乌思藏),卫藏实际是西藏两个地理区域的合称,又称“前藏”和“后藏”。清朝常使用卫藏指代整个西藏(图白忒)。由于“卫”正好与满语的 wargi 西方一词读音相近,且卫藏又处在中国西部,因此卫藏一词在满语中译为 Wargi Dzang 西边的藏,进而翻译成汉语“西藏”一词。

它在藏语的本名是 བོད,拉丁转写为 bod,对应的汉字是“蕃”。该词来自西藏历史中最强大的帝国——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其他语言均使用吐蕃一词的翻译。至于西方语言所称的 Tibet,则是从吐蕃(藏)到图伯特(蒙)到图白忒(满)到特拔特(英)的多次转写而成的。

语言和文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宗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藏传佛教 - 印度佛教和西藏本土宗教的交融产物
  • 苯教 - 本土宗教,因教徒头裹黑巾,又被俗称“黑教”,宗教经典是《什巴卓铺》,生动描绘了世界诞生的历程。

历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早期历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西藏最早的国家是位于 File:形象-阿里.png 阿里地区(西藏最西)的 File:形象-象雄.png 象雄。当地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人创造了支撑象雄文明核心和灵魂的苯教,并创造了文字。被认为是佛教标志的万字符实际就来自于苯教,寓意永恒不变。经过各代象雄国王的努力,File:形象-象雄.png 象雄在7世纪左右达到鼎盛。File:形象-象雄.png 象雄占据着西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大片地区,而这么大的地区实则由大大小小的部落组成。后来 File:形象-象雄.png 象雄随着控制力的减弱,其他部落的崛起,File:形象-象雄.png 象雄衰弱了。

唐朝时期西藏的气候温度远比现在高,使得人们可以在这片高原上发展良好的农业,建立统一的政权。其中有一个位于雅鲁藏布江的部落发展较好,名叫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这个部落在朗日论赞时期,即隋末唐初的时候,占据了当时雅鲁藏布江大部分能够耕种的地方。后来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的首领朗日论赞被叛臣制毒而死,他的13岁儿子弃宗弄赞继位,即松赞干布。他很快镇压了所有的叛乱,并像它的父亲一样向外征战。632年,松赞干布征服了北方的 File:形象-苏毗.png 苏毗,这是一个盛产黄铜、香料、耗牛和骏马,由 人建立的女权国家。之后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实力大大增强,并一路西进攻将 File:形象-象雄.png 象雄变为它的属国。松赞干布很像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他基于象雄文字(玛钦文)和梵文统一了文字,即藏文,完成了建立一个国家所需的全部制度建设,包括制定法律、建立军政军民结合的行政体系、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形成卫藏四茹的政治军事体系以及新的土地调配制度。这一切标准着吐蕃从原始的部落转变为先进的封建王朝。也意味着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可以同它的邻居—— 相提并论。

吐蕃的帝国时代[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松州之战和早期吐唐关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西藏高原的东北侧,有一个由 鲜卑人建立的 File:形象-吐谷浑.png 吐谷浑(他们迁移自辽东半岛,见证了五胡十六国的时代,硬是活了350多年)。由于 File:形象-吐谷浑.png 吐谷浑的骚扰, 唐朝在634年攻占 File:形象-吐谷浑.png 吐谷浑,次年 File:形象-吐谷浑.png 吐谷浑投降成为 唐朝的属国。而637年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联合 File:形象-象雄.png 象雄等国,讨伐软弱的 File:形象-吐谷浑.png 吐谷浑。松赞干布一路追击裹挟着投降的 File:形象-白兰.png 白兰、 党项和 川西羌人来到松洲城。于是 唐朝与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爆发了松洲之战。战争中, 唐军起初失利,而后在大军援助下大败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军队。之后双方无心再战,选择了议和。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向 唐朝请求联姻,唐太宗就派遣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在之后双方维持了近15年的蜜月时期,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获得了 唐朝的认可,并实现了文化的技术的交流; 唐朝则重新获得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并腾出精力加大对西域的投入。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随后吞并 File:形象-象雄.png 象雄,实现了对西藏高原的完全统一。

唐蕃百年战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松洲之战被视为百年战争的开始。650年松赞干布过世以后,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与 唐朝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修好。714年,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与 唐朝议和,双方签订条约,规定以河源为界, 唐朝金城公主入嫁到吐蕃。没多久战火又起,730年又再度签约定赤岭为界, 唐朝每年向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补偿丝绸5万匹(纳绢)。唐代宗继位以后,停止向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纳绢。当时在位的松德赞极为恼怒,遣部下达扎乐宫率20万之众于762年攻入唐都长安(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息),并于签约后退兵。赤松德赞在位时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的国力达到鼎盛,除了大力发展佛教以外,还广拓疆土,疆界西至 File:形象-倭马亚王朝.png 大食,东到 四川 陇西 南诏,北抵 回鹘

吐蕃晚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战争,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和 File:形象-吐蕃.png 唐朝均感到疲惫,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同 回鹘、 南诏也有矛盾。821年,双方分别在长安、拉萨和边境线上会盟,最后达成“长庆会盟”。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面。条约中,吐蕃和唐朝维持现状,确认了两国的边界,双方平等相待,互相承诺尊重对方的领土主权:

今蕃汉两国,所守见管本界,界以东悉为大唐国境,以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不举兵、不相侵。

吐蕃末期,苯教势力占了上风。841年,末代赞普朗达玛采取了灭佛政策,他于846年遭僧人刺杀身亡。之后 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陷入长期内战。877年,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王朝覆灭,西藏进入分裂割据的时代。

分裂割据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长了400多年的时间,File:形象-吐蕃.png 吐蕃始终处于分裂割据,被统称“吐蕃诸部”,而藏传佛教却迎来了大发展。诞生出四大教派:红教宁玛派、花教萨迦派、白教噶举派、黄教格鲁派。

17世纪,成吉思汗建立 蒙古帝国,他的孙子阔端征服 西夏和西域后,将他的军营设在凉州,通过当地头领和他派遣到西藏的往返军队,了解了西藏高原的情况。阔端邀请几个教派首领前往蒙古,只有花教的萨迦班智决定前往,历经两年于1246来到凉州,次年开启会谈。1251年萨迦班智在凉州去世,八思巴接过了他的位置。

元明清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264,忽必烈建立 朝,在中央政府设立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民事的宣政院。后来又授权八思巴同时管理西藏政治与宗教的权力,这样就确立君与臣、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开启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历史。后来 元朝被 朝代替, 明朝沿用了元朝的传统,设立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和朵甘行都指挥使司管理 明朝西部的大片疆域。不过西藏仍处于各教派分治的情况,期间经历了由蒙古人建立的 File:形象-帕木竹巴.png 帕木竹巴File:形象-藏巴.png 藏巴File:形象-仁蚌巴.png 仁蚌巴三个王朝。

1578年,黄教领袖索南嘉措投奔了蒙古人 File:形象-鞑靼.png 鞑靼首领俺答汗,俺答汗则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名号。而俺答汗家的重要孙子云丹嘉措,后被被封为“四世班禅”。后来蒙古人 瓦刺首领固始汗作为黄教的支持者,与支持白教的藏巴汗兵戎相见,于1642年消灭了藏巴汗并建立 File:形象-和硕特汗国.png 和硕特汗国,统一了西藏高原。让五世达赖喇嘛成为了最高首领,意味着甘丹颇章政权的开始。而正好两年后明朝灭亡。这一时期黄教兴起,黄教作为最年轻的派别,它得到了大众的拥戴。

后来五世达赖喇嘛和五世班禅分别于1653、1713年得到 朝的册封,这确认了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使得黄教势力能够压倒其他派别。此后历代达赖喇嘛、班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遂成规矩。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788年和1791年,尼泊尔的 File:形象-廓尔喀王国.png 廓尔喀王国两次入侵西藏。 清朝平定战乱后,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立了此后一百余年间西藏的政治、军事、赋税等制度,强化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的职权,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管治。

晚清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起初 英国只是希望在西藏贩卖鸦片扩展市场,但后来为巩固在 File:形象-英属印度.png 印度的势力,逐渐产生侵占西藏土地的想法。他们以传教为借口,进入西藏绘制地图,记录气象资料和侦查军事设施等,噶厦政府不希望 清政府容许他们到西藏传教,但衰弱的清朝无力对抗西方列强。1876年, 清朝与 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允许 英国开辟印度与西藏的交通要道,1885年又允许 英国的使团进入西藏考察。而噶厦政府坚决不允许 英国人入藏,结果1888年英军和藏军在锡金发生战争,最后藏军战败。1890和1893年 清朝与 英国分别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由于 清政府的无能,导致西藏人对清政府失去了信心,也使驻藏大臣于达赖喇嘛的权利平衡被打破。1903年英国 对西藏发起第二次侵略,直攻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提前逃走, 英军就强迫三大寺代表签订《拉萨条约》,在时任驻藏大臣的劝说下才没有让藏人签字,被 清政府宣布无效。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控, 清政府提出要改变现有的西藏政治架构,要改土归流,要像其他省份一样,官员由中央政府派遣,而不是由地方政府派遣。这触碰到了西藏统治阶级的利益,由此达赖喇嘛和噶厦政府的态度从抵抗英国变为依靠英国。为防止西藏脱离 清政府管控, 清政府派遣川军入藏。噶厦政府组织军队,请求英国公使,迫使清政府停止向西藏驻军。

民国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11年, 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塌。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国父孙中山和之后的袁世凯均宣称“汉满蒙回藏为一家”, 中国具有对边疆地区的主权。袁世凯希望延续清朝传统,恢复 清朝给予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封号。但十三世达赖喇嘛拒绝接受 中国政府的任何封号,并单方面宣称西藏独立,又宣称 青海 康区(一部分属于 西康,后改名 川边,今属于 四川西部)的主权。而 中国不承认,将 File:形象-西藏地方.png 西藏视为 中国的一个地方。1912年12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回到 File:形象-西藏地方.png 西藏重掌大权。

1913年, 英国、 中国、File:形象-西藏地方.png 西藏地方代表在边境谈判。 英国企图让 File:形象-西藏地方.png 西藏独立,被 中国拒绝,而内外藏分治的方案,也被 中国拒绝。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大手一挥将藏南划给 File:形象-英属印度.png 英属印度 中国不承认却无法改变现状,其中印边界争议被延续至今,至今受 印度实控,称 File:形象-阿鲁纳恰尔邦.png 阿鲁纳恰尔邦File:形象-西藏地方.png 噶厦政府一直寻求被其他国家承认,获得在国际上主权国家的地位,然而无论是 英国、 美国还是 印度,他们都是为了获利、抑制中国发展,而不是破坏他们与中国的关系和利益。File:形象-西藏地方.png 噶厦政府依然维持与 中国的一点关系,有一些中国官员驻藏, 中国在国际上仍然保有对西藏的主权。此时 File:形象-西藏地方.png 西藏还时不时处于内乱和虚弱的状态中,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去世。

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 国民党 File:形象-国民党.png 在战争中败退。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比于 国民党政府 File:形象-国民党.png,噶厦政府更不希望 共产党政府 File:形象-中国共产党.png 的到来,企图抵抗强大的解放军。----年,解放军与藏军在川边省昌都发生冲突,解放军消灭了藏军主力,粉碎了 File:形象-西藏地方.png 噶厦政府独立的希望。1951年5月23日,双方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明确 中国对 西藏拥有主权。解放军和平进入拉萨, 噶厦政府被保留并拥有自治权。十四世达赖喇嘛为大局着想承认了该协议。 西藏得以维持其经济、经济和宗教的本质,而 新中国则完成了对中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现代[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55年中国开始在四川、青海的藏区推行人民公社制度。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举行成立大会。1959年3月初, 拉萨发生骚乱。它发生在汉藏关系普遍紧张和混乱的背景下,因为藏族抗议者担心中央政府可能会逮捕十四世达赖喇嘛,反华情绪和分裂主义助长了抗议活动。起初,骚乱主要由群众抗议组成,但武装冲突很快爆发,得到西藏统治阶级的支持。解放军最终用武力平息了抗议活动。而十四世达赖喇嘛则逃跑到印度并建立 File:形象-西藏地方.png 流亡政府,再次宣称西藏独立,否认了他过去承认的《十七条协议》。

西藏的骚乱结束后,中央政府决定提前进行土地和民主改革。首先是彻底废除农奴制度,解放 西藏的近百万农奴。扫除三大领主,即属于农奴主的官家、贵族和寺庙的上层僧侣及其代理人。解散 噶厦政府,其职务转移至西藏自治区筹委会。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区成立。

1962年5月初,十世班禅书《七万言书》递交给中国国务院。1966年起 中国进入文革时期,其风波扩散也到 西藏,同中国的其他地方一样糟受了灾难。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央政府拨款修复了一些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重要寺庙,修建了拉萨机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以及滇藏公路四条入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

从1951年到2007年, 西藏的藏族人口从120万增加到近300万。西藏的GDP是1950年前的30倍。 西藏工人的工资在中国排名第二。 西藏拥有22500公里的高速公路,而1950年还没有。 西藏的所有世俗教育都是在革命后创建的,现在有 25 个科研机构,而1950年还没有。婴儿死亡率从1950年的43%下降到2000年的0.66%。(联合国报告称,2000 年的婴儿死亡率为3.5%,低于1951年的43.0%)预期寿命从 1950 年的35.5岁增加到2000年的67岁。

2000年, 中国启动旨在促进西部较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每年的投资达到数亿,相当于 美国一年对整个非洲大陆的援助。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日期定在每年3月28日,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此举是回应当时的分裂主义浪潮。2019年12月25日, 西藏全面脱离极端贫困。

关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朋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中国 - 帮助我们发展,解放农奴和解放军很好。
  • 青海 - 超好的朋友,我们有很多共同历史,当然你也有和 四川、 甘肃的共同历史。
  • 四川 - 超好的朋友,我的联系很紧密。
  • 尼泊尔 - 我信奉佛教的朋友,我们共有珠穆朗玛峰。
  • 不丹 - 好朋友,除了受 印度控制以及我们没有和你们建交以外,一切都很不错。

中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印度 - 传给我佛教的伙伴。特别的是,佛教在这里它产生,却在我这里发扬光大。

敌人/不友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美国 - 别在我的土地上搞分裂主义就够了。
  • 英国 - 没有好感,因为你们一直在我的土地上搞事。
  • 印度(有时)- 我国和你们有很多领土争端。你已经占领藏南,但还想要阿克赛钦?不能了!
  • File:形象-西藏地方.png 西藏地方 - 我对农奴制的印象很差,至于主权问题,见仁见智。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好,新中国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意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国

 它给我很多好东西,包括桥梁,铁路,还有更多。我们是大中华的一员。 

⸺  西藏对 瓷的想法

图库[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绘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其他[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考/引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Z421M7gS V5君:西藏通史:带你了解关于西藏,你想知道的那些事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藏自治区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西藏自治区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华人民共和国治藏历史

链接[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