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官方名称为“日本国”,是东亚最大的岛国,也是全球第四大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其他14,121座岛屿组成。群岛北起鄂霍次克海,西临日本海,南临东海,东毗邻太平洋。其首都
东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区。
日本是世界第61大,人口第11多的国家,亦是人口第二多的岛国,仅次于
印度尼西亚。它因电子游戏、漫画、动漫和微电子技术而出名。
日本在政治上实行单一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天皇为国家及国民团结的象征,实际的政治权力则由国会、以及首相所领导的内阁掌管。
日本是G20及G7成员,亚洲地区大国(相比于那些欧洲国家,它的面积实际很客观)。它是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拥有世界第8大专属经济区,面积为447万平方公里。
日本曾经是一个孤立的封建国家,从1192年到1868年,以武士和幕府将军为代表的武士阶层是实际的统治阶层。之后它成为亚洲大国——军国主义的
日本帝国,为数不多的列强之一。它曾是一战协约国的成员国,以及二战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不过
日本帝国最终战败,因为它大范围地侵略
中国和东南亚。此后
美国主导了日本民主改革,制定1947年宪法以此让
日本摆脱军国主义。战后赶上民主改革和发战争财的春风,
日本实现经济复苏和经济奇迹。
日本自19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受此影响,
日本的人口增长也停滞不前。不过,日本经济虽先后被
中国和
德国超越,但它至少还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至2022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依国际汇率可兑换成为约4.1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在33,800美元左右。
描述[edit | edit source]
外貌[edit | edit source]
日本是CH圈最常出现猫耳朵和猫尾巴的国家,这反映了其文化的动漫一面。它被描述为年轻活跃、作为女体常常穿着水手服,有时它也可以穿传统服饰,比如和服。
水手服包括黑色或白色的上衣,V形的领子,其襟线多为三本线,领子后面是方形的布。领子下面通常系领巾、也可能是领绳领带或者蝴蝶结。下衣为短裙,黑色或棕色的鞋。领子和短裙颜色通常一致,配色常为蓝色、红色或黑色;襟线常为白色。
若为男体,日本通常会以西装作为职业装。在这个版本中,日本通常没有猫的属性,穿着更正式或休闲的衣服。代表了这个国家更严肃的一面,比动漫展示的更接近现实。
性格[edit | edit source]
待写
旗帜含义[edit | edit source]
颜色和含义 | HEX | RGB | HSB | |
---|---|---|---|---|
红色的太阳 | #BC002D | 188, 0, 45 | 346°, 100%, 74% | |
白色的天空 | #FFFFFF | 255, 255, 255 | 0°, 0%, 100% |
词源[edit | edit source]
待写
语言和文字[edit | edit source]
待写
历史[edit | edit source]
早期历史[edit | edit source]
史前[edit | edit source]
虽然尚不明确人类是什么时候到达日本列岛的,但已知最早的日本人类化石可追溯到3万年前。
绳纹时代[edit | edit source]
绳纹时代一般指日本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但对于其开始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一万六千年前、一万三千年前、一万年前、五千年前等多种说法。这一时代以绳纹陶器的逐步使用以及采集经济为主要特征,而最早发现并命名绳纹陶器的是美国学者爱德华·摩斯,1877年,摩斯将在大森贝丘中发掘到的陶器命名为“Cord Marked Pottery”(直译过来就是:带有绳子纹路的陶器),白井光太郎将其翻译为“绳文土器”,国内学术界则多将其翻译为“绳纹陶器”。
这一时期,日本人的主要生产活动是狩猎、捕鱼与采集,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不过在绳纹时代,随着水稻传入日本,日本列岛上也开始出现早期农业。绳纹时代的社会形态是母系氏族社会。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氏族成员,居住在简陋的竖穴式房屋中,共同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共产制经济单位。绳纹时代的衣物以兽皮和植物纤维为原材料,出现了以贝、木、土制作的装饰品。此外,这一时代也开始出现原始的自然崇拜。公元前3世纪前后,日本大部分地区进入农业文明,绳纹时代结束。
弥生时代[edit | edit source]
弥生时代中的“弥生”一词源自东京弥生区的弥生町遗址中发现的陶器,该时代被定义为“从日本开始粮食生产到前方后圆坟出现为止的时期”。
虽说学界一般将弥生时代起源定于公元前3世纪,结束于公元3世纪,但“弥生人”所代表的农耕文明的起源实际更早,一般认为其起源于前10世纪至前8世纪的九州北部的“渡来人”(来自朝鲜半岛、中国和东南亚的海外移民),随后这些文明迅速扩散至伊势湾沿岸,并逐渐传播至东北地区,农业文明的扩张与本土采集文明的融合一直延续到公元3世纪中期。此外日本社会中的等级阶层结构也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且一般认为其体制起源于中国。基于青铜和铁使用的冶金技术也在这一时期从中国引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中国对于日本地区文明的记载也始于这一时期。《三国志》中记载了“ 倭国”,是当时与中国有朝见关系的三十余个部落的联盟,其中被推为共主最有声望的是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公元239年六月,倭女王遣使至带方郡要求至京城朝献
魏国天子。
和绳文时代的关系
由于以“绳纹人”为代表的本土采集文明与“弥生人”为代表的外来农耕文明曾在日本列岛上共同存在过一段时间,所以在早年,日本学界一般将日本石器时代简单划分为“绳纹式文化”“弥生式文化”。1959年至1960年,日本考古学协会才在《世界考古学大系》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中,正式将其定名为“绳文时代”和“弥生时代”
古坟时代[edit | edit source]
古坟时代始于公元3世纪,迄于公元592年,因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这些“古坟”一般是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沟,“前方后圆”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坟的周遭围绕着中空的黏土塑像,这些筒状土制人偶有可能是殉葬用,称之“埴轮”。古坟的分布遍及日本本州岛几乎全域,以近畿,山阳两地区最多,北海道则未有发现。古坟时代又分前、中、后三期,250年到357年称为古坟时代前期,357年到506年称为古坟时代中期,而507年到592年称为古坟时代后期。
在此期间,出现由一位领主控制的“大和王权”,也称 倭国,它控制着本州岛南部和九州岛。神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许多大型氏族也拥有属于自己的保护神,例如苏我、葛城和平群的氏族。随着时间的推移,
倭国消灭了其他氏族并夺取了农业用地。他们开始通过建立中央行政机构和法院来统一土地。这个时期标志着
日本作为一个正式国家的诞生。此一时期“渡来人”大量来日,并将先进的技术带入日本,为日本文明的发展奠下基础,佛教也于此时自
百济引入。
由倭国引发的日本文明起源争议
《魏志·倭人传》记载邪马台国“没有牛、马”,且目前考古发掘也没发现古坟时代前期的牛、马骨骼,但在古坟时代后期,日本人却开始大量饲养马匹(因为日本列岛出土了大量古坟时代后期马匹骨骼),以此推论,马应是由亚洲大陆上的民族所带来的。根据这一推论,日本史学者江上波夫提出了所谓的“骑马民族征服论”,认为 倭国后期的国君(继体天皇)是一个朝鲜人,这样
倭国就变成一个由外来征服者控制的政权,但日本方面的历史也有相反的说法,认为继体天皇应该是是神功皇后征新罗生下的应神天皇。
飞鸟时代[edit | edit source]
飞鸟时代是根据其根据统治中心遗址所在地——奈良城南方25公里处的飞鸟(位于现在的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而得名。
587年,豪族苏我氏的头目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杀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为帝,圣德太子摄政。圣德太子制定官位十二阶,并颁布宪法十七条,尝试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圣德太子过世后,苏我氏长期掌权。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暗杀苏我入鹿,掌握政权,是为“乙巳之变”。中大兄皇子拥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动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国 唐朝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的国家。
在此期间, 日本向开始和朝鲜半岛国家和中国交流,带来了中国和朝鲜半岛技术的文化。它还正式地将它的名字从“倭国”改为“日本”。在苏我氏的统治下,与中国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苏我王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政治和教育的启发,并借此改变这个国家。
奈良时代[edit | edit source]
广义的 奈良时代,指的是从710年(和铜3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开始,到794年(延历13年)桓武天皇将都城迁往平安京为止的这84年。而狭义的奈良时代,指的则是同样从710年开始,直至784年(延历3年)桓武天皇迁都长冈京的这74年。
根据政治事件还可以对此进行进一步细分,从710年平城京迁都开始,直至729年长屋王之变这一段时期被称为奈良时代前期,从 藤原氏四兄弟专权开始直至764年(天平宝字8年)发生惠美押胜之乱(藤原仲麻吕之乱)这段时期被称为奈良时代中期,而在称德女皇时代道镜乱政之后的时期则被称作奈良时代后期。
因为定都于又被称作“奈良之都”的平城京,“奈良时代”又被称作“平城时代”。而在740年到745年之间、圣武天皇又在短短几年间将皇宫迁至恭仁京( 京都府木津川市)、难波京(
大阪府大阪市)、紫香乐宫(
滋贺县甲贺市信乐)等地。
在奈良时代, 日本在“律令”结构下建立的中央集权政府运作得相当好;这是一个基于功绩的非典型社会流动时代,那些拥有汉学或佛教知识的人享有权力。也许最显着的特征是文化的灿烂繁荣,尤其是佛教文化。推动文化发展的领导者是圣武天皇和他的配偶光明。圣武天皇从小就接受了未来皇帝的全面教育,他一登基就表现出对促进人民稳定生活的迫切关注。他坚信佛教信仰是确保个人幸福和整个国家和平的一种手段,因此他将佛教引入了他的政府。
平安时代[edit | edit source]
奈良时代后期,由于贵族权力超越皇权,政局动荡,君主制松弛。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今京都府京都市),此后到1192年成立 镰仓幕府的这段期间是为平安时代,日语假名以及国风文化在此时代成形。嵯峨天皇时期的《新撰姓氏录》记录居住在京都及畿内的1182个氏族,其中有不少“渡来人”氏族,
汉有163氏,
百济有104氏,
高句丽有41氏,
新罗有9氏,
伽倻有9氏。
在此期间,由于 中国在九世纪末发生了大量内乱(如黄巢起义),政治局势不稳定。
日本对唐朝的使团被中止,中国出口停止涌入,这一事实促进了日本文化的独立发展,即国府文化。因此,平安时代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巅峰,后世一直钦佩不已。
平安时代末期,本依附于贵族的武士阶级迅速崛起,出现以东国为势力范围的 File:形象-源氏.png 源氏和以西国为势力范围的 平氏两个庞大的武家势力,1159年,发生平治之乱,File:形象-源氏.png 源氏实力虽遭遇很大削弱,但在东国仍拥有强大实力,国家内部因为割据有源平二氏及奥州
藤原氏等势力,加上各界不满架空朝廷的太政大臣平清盛专横擅政而内战频仍。经过长期的源平合战,
平氏被赶出京都,将朝廷迁往福原京,之后于1185年在坛之浦之战中彻底覆灭。
幕府时代[edit | edit source]
镰仓幕府[edit | edit source]
1192年,武家首领源赖朝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建立 镰仓幕府,并展开幕府统治,标志着日本军事贵族掌握国家大权,开始了日本600多年的幕府时代。源赖朝过世后,其妻子北条政子的娘家北条氏实力扩大,其父北条时政、弟北条义时开始操纵、暗杀或废立之后的继位者,幕府大权旁落于世袭执权的北条氏得宗家之手。承久之乱后,北条氏的委员会制“执权-连署政治”达于全盛。1232年,北条泰时制订法典《御成败式目》(又称《贞永式目》)。该法典最初仅适用于武家内部,后来适用于全国。1274年与1281年,
蒙古帝国(
元朝)两次入侵
日本博多,但均未能取得成功,有说法是台风使得蒙古军队产生大量非战斗死亡。但
镰仓幕府战后受货币经济影响,无法恩赏抗元兵,导致御家人的贫困与御家人制度的解体。北条氏实行一族独裁,加深御家人和非御家人武士的反感,地方武士和农民积极进行反幕活动,幕府由盛转衰。后醍醐天皇乘机发动正中之变与元弘之变,倒幕号召得到各地武士响应。1333年5月,新田义贞攻陷镰仓,北条氏控制的
镰仓幕府灭亡。
室町幕府[edit | edit source]
后醍醐天皇掌握大权以后,并没有满足武士阶层的期望。大军阀足利尊氏成为所有武士的代表,于1336年攻陷京都,扶持两统迭立中的持明院统光明天皇即位。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把持着皇室的三神器逃到吉野山中,坚持自己才是正统,足利尊氏则在京都建立 室町幕府,于是出现京都(北朝)和吉野(南朝)两个对立的朝廷。南北朝的征战持续将近60年,1392年,足利义满逼南朝的后龟山天皇让位,由
室町幕府拥立的北朝后小松天皇成为天皇,也终止长达57年的南北朝时期。1401年,
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为了经济利益和抗衡天皇而向
明朝朝贡,大明皇帝遂封其为“日本国王”,但
幕府于7年后与
明朝断交。
室町幕府末期(1467年)发生应仁之乱,标志着
日本进入长达148年的“战国时代”。
1573年,尾张国的大名织田信长,亦是当时最强悍的诸侯,攻下 了 室町幕府所在地二条御所,并将足利义昭流放到河内国,
室町幕府灭亡。
安土桃山时代[edit | edit source]
1582年, 织田氏的织田信长因家臣明智光秀发动兵变而被害。信长重臣羽柴秀吉继承其势力,继续进行统一
日本的战争。1586年,秀吉受赐姓
丰臣氏并就任太政大臣与关白的最高官职,并于1590年击败北条氏统一全
日本,隔年秀吉将关白一职让与过继来的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以世袭的方式宣示
丰臣政权的稳定。秀吉统率大部分的大名诸侯,自1592年起发动文禄・庆长之役,攻打
朝鲜。1593年6月,
日本因海战失利,无法补给,加上
朝鲜瘟疫流行,为保
朝鲜南部四道的战果,遂派使节随同明使沈惟敬到
北京议和,其间谈判使者石星、沈惟敬与小西行长合谋欺瞒蒙混中日双方,使得
明朝在册封秀吉为日本国王时态度轻慢。9月,
明朝赐封的使者抵达
日本,丰臣秀吉因朝鲜王子不前来答谢而顿感大怒,拒绝受封,下令驱逐
明朝使节,并将小西行长治罪,再次发兵攻打
朝鲜。1598年7月,丰臣秀吉在伏见城过世,
日方于当年逐渐撤出
朝鲜结束战争。
江户幕府[edit | edit source]
1600年,封地在关东地方的大名德川家康获取关原之战的胜利,基本上获得全国军政上的优势。1603年,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开创 江户幕府。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坂之役中完全消灭丰臣氏的势力,实现了
日本的统一,
江户幕府也成为
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
江户幕府实行日本独特的封建体制“幕藩体制”,将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及秽多、非人等贱民,基本上阶级间的流动受到限制。在幕藩制之下,各藩领国在经济上依赖中央政府的市场进行交易,
幕府凭借经济上优势确保其统治权;但随着后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藩际贸易大大减少各领国对中央的依附性,各藩表现出明显的独立倾向,瓦解了幕藩体制的政治基础。
日本初期的有限开放[edit | edit source]
很长一段时间, 日本都施行类似于中国
明、
清两朝的贸易封闭政策,一般不与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直到1543年,一艘
葡萄牙船只漂流到鹿儿岛的种子岛。当时
日本正值战国纷扰,
葡萄牙人将欧式火枪传入
日本,基督教也在这时进入
日本。然而,传教活动与发达的贸易逐渐威胁到
江户幕府的统治,于是
幕府在1641年把荷兰商馆迁移到长崎的出岛,奉行保护主义(锁国),这段期间
日本只容许
荷兰和
清朝的商人来日贸易。在奉行保护主义的200多年间,
荷兰商人通过与日经商传入兰学,兰学因而在
日本生根发芽。
黑船事件、倒幕运动与天皇重新执政[edit | edit source]
注:有时镰仓时代末期后醍醐天皇主导打倒镰仓幕府的行动 (正中之变、元弘之乱)也被称为“倒幕运动”,查阅资料时请注意区分。
1854年, 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黑船舰队驶抵江户附近的浦贺,迫使
日本开港通商,一改
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作风。然而当时水户学、国学为代表的尊王攘夷思想昂扬,各藩志士(以萨摩藩、水户藩、长州藩为首)十分气愤,支持朝廷、推翻幕府的倒幕理论与讨幕派于焉而生。讨幕联盟的主要人物有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小松带刀,长州藩的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广泽真臣,还有公家的岩仓具视等,他们计划武力讨幕,逼迫
幕府交出实权。
对此 幕府推出公武合体政策应对,希望与朝廷结合保持
幕府权势,天皇、朝廷的权威在此背景下复活。同时
幕府与佐幕派藩士开始以武力镇压讨幕派,例如:1864年发动八月十八日政变驱逐长州藩势力。与此同时长州、萨摩两藩在1863~1864年擅自发动下关战争、萨英战争,却在战争中被外国势力击败,让长州、萨摩两藩认识到现况下攘夷无法达成,必须推翻幕府进行改革,再图攘夷。
1864年7月长州藩在京都发动蛤御门之变,炮击京都御所, 幕府以此为由策动朝廷将长州藩指为朝敌,发动第一次长州征讨。第一次长州征讨以
幕府胜利告终,提升了
幕府威望,然而1866年长州藩高杉晋作等发动政变,成立了倒幕派政权,
幕府为此发动第二次长州征讨。但在此前支持
幕府的萨摩藩却因不满
幕府的改革,对
幕府逐渐不满,在1866年3月秘密与长州藩达成萨长同盟,其他在第一次长州征讨支持
幕府的各大名也恐惧
幕府借此机会建立一个侵夺地方权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不愿支持
幕府,导致第二次长州征讨中
幕府战败,威信扫地。
1867年支持 幕府的孝明天皇驾崩,朝廷向长州、萨摩下达讨幕密令,
幕府被迫大政奉还,但德川庆喜仍然掌握政治实权。公家的岩仓具视和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等讨幕派于是准备通过政变,阻止建立以德川为中心的政府。1868年1月2日朝廷宣布王政复古,要求德川庆喜辞去内大臣官职并削封德川家领地,在旧幕府内的主张派的要求下,愤怒的德川庆喜率一万五千人自大坂上洛,发动对明治新政府的战争“戊辰战争”,这场战争以
幕府军的败北告终。随后,以明治天皇睦仁为首的
新政府正式成立,江户时代结束。
明治时代[edit | edit source]
1867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对 日本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国家层面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建立了以天皇为尊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在地方政治上,
新政府于1869年下令各藩“版籍奉还”,又于1871年推行“废藩置县”,废除大名制度,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1889年,
新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又称《明治宪法》)。1890年举行第一次帝国议会。在整顿内政的同时,
日本也积极对外扩张版图。
琉球问题[edit | edit source]
琉球王国在此前长期属于中国的朝贡国,不过在明治时期,琉球王国也开始向日本进贡。1871年10月,一艘
琉球船只于台风袭击后漂流至台湾东南部,其中54名登岛乘客被原住民杀害,史称“八瑶湾事件”。次年鹿儿岛县参事大山纲良获知此事后,立即起草了讨伐台湾原住民的提议书。当时
琉球国同时向
清朝和
日本朝贡,而
清廷表示将事件交由
日本处理。由此
日本认为台湾蕃地不在
清朝的统治范围之内,遂在1874年5月以给遇害的宫古岛民复仇的名义攻打台湾南部排湾族部落,是为“牡丹社事件”。在驻华英国公使调停下,中日两国签订《北京专约》,
中国承认
日本此次出兵为“保民义举”,
日本从台湾蕃地撤兵但同时树立“大日本琉球蕃民之墓”,以表示琉球蕃民乃是
日本属民。因此,该协议也被
日本诠释为
大清已“承认”
琉球是
日本的领土。1872年,
明治政府将隶属新设立的鹿儿岛县(原萨摩藩)管辖的
琉球国改为琉球藩,封琉球国王为“藩王”。之后在1879年
日本又将琉球藩改设为冲绳县。
中日甲午战争[edit | edit source]
1894年, 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中日按《天津条约》同时出兵
朝鲜,起义平息后
日本要求继续驻兵被
中国拒绝,其后扣留高宗李熙,命大院君李昰应主国事,后
日本称发现李昰应曾要求东学党与
清军一起驱逐
日军,于是不宣而战,突袭驻守于
朝鲜的
大清海军。随后于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互相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1895年2月,
清军溃败,
清廷被迫派李鸿章代表清廷向
日本求和,并以战败国身份在
日本威逼下签订了条件苛刻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日本最终在此条约中获得了
台湾与澎湖群岛、以及二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使
日本成为广泛认同的列强之一。
日俄战争与吞并朝鲜[edit | edit source]
1900年, 俄国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单独出兵占据中国东北,但各国与
清廷议和后
俄国依然拒不撤兵,遂与
日本交恶。
日本随后与
英国于1902年组成英日同盟,最终在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
日本在战争中重创
俄罗斯,并获取胜利的结果除了让欧洲为之震撼、各殖民帝国更纷纷对
日本刮目相看。
日本也获取库页岛(日本称桦太)北纬50度以南的部分,是为
桦太厅。1910年,
日本胁迫
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令
朝鲜成为
日本的一部分。
大正时代[edit | edit source]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睦仁驾崩,太子嘉仁即位,改年号为“大正”,故这一时代又被称为“大正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大战景气”[edit | edit source]
1914年9月, 日本以日英同盟为由投向协约国,向以
德意志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宣战,发动了青岛战役。
日本在1914年11月攻占
德占青岛后,在1915年对
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该条约在
中国引发五四运动,并引来英美质疑,逼迫
日本修改部分条文。
日本最终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并获取胶州湾租借地、德属新几内亚等地。
由于一战使军需大幅增加, 俄国和
英国都是日本军工产品的客户,故日本经济曾一度出现非常繁荣的“大战景气”,并进入短暂的“大正民主”时期。
米骚动[edit | edit source]
1918年,米价暴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对于以米为主食的农村地区冲击尤为严重。由于当时政府法定收购价与居高不下的时常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农民对于那些让米价格失控的米商和政府官员产生了极大的敌意。
1918年7月23日,米骚动首先在富山县下新川郡的小渔村鱼津町开始。起初,这只是一次和平的请愿,但事态很快升级为暴乱、罢工、抢劫、蓄意袭击警局和政府机关乃至武装冲突。1918年9月中旬,在 日本全国共38座城市,153个乡镇及177个村中出现了超过623起骚乱,参与者逾200万人。由于1918年
俄罗斯帝国刚发生推翻帝制的二月革命以及后续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
日本政府采取大力镇压的处理方式。事后约有25000人被逮捕,其中8200人被以不同的罪名判刑,轻则罚款,重则死刑。由于对骚动爆发负有责任,首相寺内正毅及其内阁成员于1918年9月29日辞职,之后,原敬组织了首届政党内阁。
当时日本的经济学者认为, 日本应当减轻本土大米的供应紧张状况,因而日本政府加强了殖民地
朝鲜和
台湾的大米生产、并进口更多的外地大米至内地,以解内地缺米之忧;
朝鲜和
台湾的对内供米减少,部分朝鲜农民甚至只能从
奉系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东北进口杂粮以充饥。
关东大地震[edit | edit source]
关东大地震(日语:関東大地震,假名:かんとうだいじしん)是一场在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于当地时间在上午11点58分,发生在日本关东平原的强烈地震灾害,矩震级是8.1,震源深度为15千米到25千米,震中位在神奈川县相模湾的伊豆大岛外海,属于上下震动型的强烈地震。该次地震影响范围包括了东京府、神奈川县、千叶县以及静冈县,对东京和横滨这两个日本大城市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昭和时代[edit | edit source]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嘉仁逝世,太子裕仁继位,改年号为“昭和”,故称“昭和时代”。
昭和金融恐慌[edit | edit source]
日本经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景气(大战景气)后急转直下,1920年陷入战后萧条,企业、银行产生呆账。另外,用于处理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的震灾手形变为了庞大的呆账。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受此时的不景气影响导致经营状态恶化,金融危机在全社会广泛产生。1927年3月14日,财务大臣片冈直温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失言导致金融危机表面化,发生了以中小银行为中心的挤兑。风波虽曾一度平息,但4月铃木商店破产,台湾银行也受此波及而被迫停业,金融危机因此卷土重来。对此,财务大臣高桥是清临时加印单面印刷的200日元纸币以增加现金供应,银行也将纸币堆在店内以缓解不安情绪,金融危机最终平息。这一危机史称“昭和金融恐慌”。
局部抗战时期[edit | edit source]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白热化并对外侵略,特别是好战的陆军即在控制的中国东北地区滋事。1931年,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扶植傀儡国家
满洲国,作为中日全面战争的前哨战;1932年,
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
二二六事变与大政翼赞会的成立[edit | edit source]
二二六事件(日语:二・二六事件,假名:ににろくじけん )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东京的一次失败政变, 日本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数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1936年2月26日,数位青年军官率领士兵分别前往东京各地展开刺杀,并取得相当成果(滨口和犬养内阁的首相均遇害身亡),还一度占领了东京市中心。然而起事部队并未成功杀害时任首相冈田启介和占领皇居,他们亦遭到幕后高级将领的抛弃,加上昭和天皇对其政变行动感到愤怒等因素,进而导致起事部队无法实现政权的替换,最终于2月29日缴械投降,
日本陆军中的“皇道派”势力就此衰落,
日本国内曾一度流行以刺杀方式达到政治诉求的活动也就此终止。
此事件后,军部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大增,冈田内阁也因此倒台,广田弘毅组阁,东条英机成为军部当权派阀领袖,建立了以天皇及军部统制派为本的法西斯体制——大政翼赞会。军部上台也意味着 日本正式进入军国主义时代,俗称
日本帝国时期。
全面抗战爆发[edit | edit source]
1937年7月7日, 日军策动卢沟桥事变,大规模全面入侵
中国。
日军在开战后一度占领华东平原,包括中国首都
南京,并试图以南京大屠杀逼中国军民屈服,估计被杀人数约为20万以上乃至30万人,
国民政府拒绝投降,在武汉会战后,蒋介石领导
国民革命军退守中国西南及中部地区,继续抵抗日军的侵略。
由于后勤与地形原因,加上 中国共产党
率领的游击队对
日占区的一系列军事及经济上打击,
日军难以继续深入
中国内地作战,抗战进入僵持阶段,
日本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消耗了
日本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保证军队继续作战以及日苏在东北问题上的一系列纠纷,起初,陆军试图攻打
苏联以获取远东地区的资源,但因诺门坎战败而作罢。因此陆军孤注一掷,以情势说服对扩张不为所动的海军动员,试图发动“大东亚战争”,向东南亚的西方殖民地继续扩张,开启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edit | edit source]
1941年12月, 日本海军偷袭
美军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基地,并正式向
美国、
英国和
荷兰宣战,同时开始进军东南亚等太平洋地区。
日军起初连战皆捷,成功占领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印尼前身)以及缅甸部分地区,然而
日本在中途岛战役大败使联合舰队元气大伤,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1938年后,
日军对中国占领区实行“扫荡”以及“三光政策”,试图消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以稳定在
中国的日占区经济及社会秩序,但这仍无法扭转日本整体的战略劣势,故军部将希望寄托于海军。但随着珊瑚海海战以及菲律宾海战的失败,
日本联合舰队遭到毁灭性打击,由此,日本对太平洋海域及重要岛屿的控制能力逐渐降低。1944年至1945年,
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及美国陆军接连攻下菲律宾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和冲绳岛,
日本设下的海上防卫线接连遭到突破。
美国从这些岛屿直攻
日本本土,用B-29轰炸机密集轰炸,许多城市遇袭,市民伤亡惨重,工业设施尽毁,当地飞机工厂和机场亦遭重创,
日方败局已定。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军依次在广岛市和长崎市投下两枚原子弹,
苏联亦于8月8日对
日本宣战,在“八月风暴行动”中占领关东军控制下的中国东北。8月15日,昭和天皇于电台广播宣布正式投降,同日铃木贯太郎内阁集体辞职,太平洋战争结束。9月2日,时任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时任日本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
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国大本营签署《降伏文书》,接受《波茨坦宣言》,并将领土范围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以及其他指定岛屿,约占1920年
日本国土面积的54%.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9月9日,
日本在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在
中国
南京举行。
战后[edit | edit source]
从1945年9月2日战败到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生效期间, 日本被盟军军事占领。由
美军为首的驻日盟军司令部(GHQ)统治,实行财阀解体政策,对垄断资本进行大规模重组。同时
日本失去所有属地,也暂时被迫移交小笠原群岛与琉球(原冲绳县)予
美国军政管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对
日本的政策开始改变,包括单方面和
日本议和并放弃战胜国对日索赔的权利,允许
日本设置自卫队,同时向
日本订购大量军火及军需产品,带动
日本战后军工产业的发展。
美国亦在经济、政治方面对
日本提供援助,使其成为第一岛链的一部分,遏制共产主义,由此而生的“特需繁荣”让
日本经济进入
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并在随后十年分别出现神武景气、岩户景气等多次经济发展高潮。1956年12月18日,
日本加入
联合国。1964年,
东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带来了“奥林匹克景气”,同年
日本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民生产总值在其后4年超越
英国、
法国、
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式跻身于先进国家之列。
安保斗争[edit | edit source]
安保斗争(日语:安保闘争,假名:あんぽとうそう),又称安保抗争,是指在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签订的日本大规模示威、反政府及反美运动。首次安保斗争发生于1959年,次年结束。此后在1970年又发生了一次安保斗争,这场示威最终发展成为 日本现代最大的民众抗议活动。而已自民党为主的
日本政府则一般将其称为“安保骚动”。
在首次安保斗争中, 日本国会强行通过安保条约从而引发大规模的群众抗议及动乱。在1960年6月抗议活动到达高潮,几乎每天都有数十万的抗议者包围位于
东京的国会大厦,全国各地也发生各种大规模抗议活动。6月15日抗议者闯入国会大厦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最终导致东京大学女学生桦美智子死亡。面对不断升级的混乱局面及民众的严重不满,时任的自民党政府岸信介内阁因此被迫全体总辞,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亦因此取消了访日计划。
第二轮的安保抗争发生在1970年,也就是1960年条约自动更新的时候。虽然70年代的抗议活动也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但持续时间较短,加上日本左翼的分裂、愈演愈烈的暴力斗争渐渐失去了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支持。部分理想幻灭的学生因此越走激进,最终促使日本新左派的兴起。
平成时代[edit | edit source]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因心脏病离世,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故称“平成时代”
失去的十年[edit | edit source]
失去的十年(日语:失われた10年),指1991年时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而导致经济停滞的时期,该术语最初指的是
日本1990年代经济不再获得迅猛增长,但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经济持续不景气,因此又有“失去的二十年”感慨失去了20年应该有的增长,甚至到了“失去的三十年”的叫法。
虽然说这些年 日本GDP每年还有增加,但从1991年到2003年仅增长1.14%,而2000年到2010年的平均实际增长率约为1%,均远低于其他工业化国家。雪上加霜的是,其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的日本东北大地震、海啸和福岛核灾难、以及新冠疫情的打击,经济停滞现况持续到2020年代,
日本的经济进一步衰退,债务水平继续上升。在此期间
中国超过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1995年至2007年期间汇率稍微升值后又走弱下,日本的名义GDP从5.33万亿美元下降到4.36万亿美元,实际工资下降约5%。尽管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对日经济挫折的程度和衡量标准存在一些争论,但“失去的十年”的经济影响已得到充分证实,
日本政策制定者仍在努力振兴经济并应对其后果
进入21世纪[edit | edit source]
2009年,执政自民党在第45届日本众议院议员总选举中惨败,再次下台,首次失去共计长达54年众议院第一大党的地位。三年后,由于民主党施政失当和在东日本大震灾中救灾不力,内阁总理大臣更换频繁,加上福岛核灾使 日本的经济再次陷入困境,造就自民党再次上台的机会。2012年12月,自民党获取压制性胜利,党总裁安倍晋三在上台后倡议修改宪法,取消当中否定的集体自卫权以允许自卫队到海外参与联合国的维和反恐行动,同时将自卫队的目标改为“本土防卫和国防保障”,透过自主制定的新宪法使
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主权国家。由于新宪法的部分字眼具争议性,引发部分亚洲邻国不安,其推出的秘密保护法案在社会上亦引起一些疑虑。安倍晋三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推动日圆贬值、实行量化宽松等,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纵使当中调高消费税的措施可能会令部分国民的薪资追不上物价升幅,但由于日元兑美元贬值,带动
日本产业出口量和国内消费需求攀升,使
日本能够摆脱长达15年之久的通缩阴影,亦令失业率创6年新低,日经平均指数升至近六年高位。
2018年12月26日, 日本宣布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重启中断30年商业捕鲸。
日本从二次大战后几乎没有退出国际机构的前例,这次退出极为罕见。
战后的 日本自1955年起长期由自由民主党执政,因而出现“55年体制”,直至1993年由于部分自民党党员退党,自民党在该年国会众议院选举过后短暂失去组阁权约10个月,短短一年后自民党与社会党联手,藉社会党村山富市内阁的组建重返执政地位
令和时代[edit | edit source]
2019年,平成天皇明仁宣布退位,德仁天皇登基,年号“令和”,令和时代就此开始。
2021年举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年,因为 日本政府宣布排放福岛核废水,
日本受到
中国、
韩国等周边国家政府和其他国家环保团体的强烈指责。
2022年7月8日,安倍晋三在奈良市参加竞选活动期间被枪杀,成为自1936年二二六事件以来第一个遇刺身亡的前日本首相
地理[edit | edit source]
待写
行政区划[edit | edit source]
行政区划[edit | edit source]
青森县:File:形象-青森市.png 青森市
岩手县:File:形象-盛冈市.png 盛冈市
宫城县:
仙台市
秋田县:File:形象-秋田市.png 秋田市
山形县:File:形象-山形市.png 山形市
福岛县:File:形象-福岛市.png 福岛市
东京都
埼玉县:File:形象-埼玉市.png 埼玉市
千叶县:File:形象-千叶市.png 千叶市
神奈川县:File:形象-横滨市.png 横滨市
茨城县:File:形象-水户.png 水户市
- File:形象-栃木.png 栃木县:File:形象-宇都宫.png 宇都宫市
群马县:File:形象-前桥市.png 前桥市
岐阜县:File:形象-岐阜市.png 岐阜市
静冈县:File:形象-静冈市.png 静冈市
爱知县:
名古屋市
新潟县:File:形象-新潟市.png 新潟市
富山县:File:形象-富山市.png 富山市
石川县:
金泽市
福井县:File:形象-福井市.png 福井市
山梨县:File:形象-甲府市.png 甲府市
长野县:File:形象-长野市.png 长野市
大阪府:
大阪市
京都府:
京都市
三重县:File:形象-津市.png 津市
滋贺县:File:形象-大津.png 大津市
兵库县:
神户市
奈良县:
奈良市
和歌山县:File:形象-和歌山市.png 和歌山市
关系[edit | edit source]
朋友[edit | edit source]
荷兰 — 我对战争的事情感到抱歉,但帮助盟军是你的错!我们在远古时代就有很好的联系,因为你是向我展示外面世界并不是一个坏地方的人!我们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美国 — 虽然你现在是我最亲密的盟友,但我仍然主要将你视为威胁,你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太离谱了!我想我也有错,所以对不起,也不要再叫我“神风小子”了!我猜,你没那么糟糕。我很感激您和您的员工喜欢我的产品,尤其是动漫!
帕劳 — 他们相当懂日语,他们喜欢我的文化!即使在殖民时代之后,我们也非常亲密,我投资开发它们!
阿根廷 — 自帝国时代以来就是朋友。我们达成了协议,所以我的很多人都住在那里!
法国 — 真的很爱你的文化,这太棒了!你们的语言在我的国家也被学习。
德国 — 我的老朋友,您是我的好朋友。
哈萨克斯坦 — 喜欢我的动漫,和我一样讨厌洛根·保罗!
加拿大 — 你翻译我的动漫,这样人们就可以配音观看了,谢谢你!我们也做很多生意!
塞尔维亚 — 我想,多亏了您的帮助,我们成为了朋友。
西班牙 — 你真是个好的人!你真的很喜欢我的文化,并访问我的国家。
葡萄牙 — 第一个落在我国的欧洲伙伴!当时你向我展示了很多东西,但我很生气,因为你试图控制我的土地!嗯,但我们现在真的很近了,你也是我的好朋友!
希腊 — 我们俩都喜欢猫。而且,我在远古时代就认识它们了。
孟加拉国 — 啊,有相似国旗的伙伴。
土耳其 — 和所有人一样,您爱我的媒体,我们都喜欢喝茶,自从 Ertuğrul 事件以来,我们一直是朋友!
意大利 — 你已经站在了盟军一边。嗯,不能怪你。你是我的交易伙伴,也是我的好朋友!
澳大利亚 — 我们都喜欢动漫。你真的很有趣,帮了我很多,我很感激。
保加利亚 — 自二战以来的盟友!你的本性很美,很抱歉使用它!
哥斯达黎加 — 给我香蕉!
墨西哥 — 一位朋友!我无法相信我们有 400 年的友谊,即使我们非常不同,我们都喜欢 lucha libre、龙珠、辣食等。我知道我们对二战有一些误解,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关系。
马耳他 — 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马来西亚 — 你也喜欢我的文化吗?真棒!你也是我的交易伙伴!
蒙古 — 好朋友,在我的土地遭受了海啸的沉重打击之后,您真的帮助了我,为我提供了援助。
菲律宾 — 您自古以来就是非常亲密的朋友!我的人民真的很喜欢访问您的国家!为占领您的国家而道歉,我真的很抱歉。但是你们的人真的很喜欢我的文化和动漫,这让我很高兴!我还会说一点菲律宾语。也感谢你原谅我。
新加坡 — 贸易伙伴!
泰国 — 战争期间的盟友,直到他们站在我们的敌人一边。至少你喜欢我的文化和动漫!你也是我的交易伙伴!
印度 — 好朋友。
突尼斯 — 谁需要签证?
华盛顿 — 华盛顿!无视二战拘留营。我们认识多年,第一艘来见我祖先的美国船只就是在华盛顿建造的,我们都非常喜欢技术和彼此的文化!
沙特阿拉伯 — 我的贸易伙伴!他们也喜欢我的动漫和文化!
台湾 — 好朋友!
中立[edit | edit source]
阿尔及利亚 — 我们是半好朋友,也是相当优秀的合作伙伴,如果你不再因为延迟偿还债务而烦我,你会成为我的朋友之一,有人说这是我的错,因为我命令你比平时更早还清,但我不确定。
越南 — 我想最好保持中立。
印度尼西亚 — 我对你们的公民在二战期间遭到占领和屠杀表达歉意。至少你喜欢我的汽车、技术、品牌、视频游戏、动漫和漫画!
敌人/不友好[edit | edit source]
中国 — 美国给了我尖阁诸岛,现在你占领了它们。
朝鲜 — 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向我发射导弹。我敢肯定这是故意的。我已经受够了,如果这种事再发生,我就要用轨道炮还击他们。
韩国 — 虽然我们有很多共同点,但我们的人民彼此憎恨,但我认为我们都在努力建立关系。我明白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我知道我们的士兵对你做了什么。但是,也许你应该明白我不再是那样的了。但我们彼此之间仍然有麻烦。
俄罗斯 — 你太刻薄了,不要待在我身边。以及,我的千岛群岛呢?还有矿山!请记住,从技术上讲,我们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我根本不信任你!不过,你们的人们确实喜欢我的文化和动漫。
萨哈林州 — 我永远不会为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道歉。
伊斯兰国 — 滚!
图库[edit | edit source]
绘画[edit | edit source]
-
作者:Hiruxs
-
作者:栂村ミサキ
-
作者:Mugi
-
作者:神渡七杼
-
作者:あさって☀️
-
作者:あさって☀️
-
作者:Vivi
-
作者:@Achovy2
-
作者:@zeRuxx_
-
作者:Qeqipiyiiy2
国旗/徽章[edit | edit source]
-
国旗
-
国徽·皇室徽章
-
国玺
行政区划[edit | edit source]
都道府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