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元,國號「大元」「大元大蒙古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是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由蒙古人建立。它直接延承自
蒙古帝國,由鐵木真於1206年建國,1271年忽必烈定漢語國號為「大元」,1279年滅
南宋。它可以視為
蒙古帝國本身,也可以視為
蒙古帝國作為「邦聯」的一部分,由大蒙古國可汗直接統治。
元朝疆域超越歷代,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它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並首創行省制度。
元朝的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也較為繁榮,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在文化方面,出現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加世俗化。
由於它的政治混亂和腐敗,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最終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 明朝攻占大都和上都,
元政權退守漠北,史稱
北元,成為與
明朝對峙的政權。
北元統一直持續到1635年,為
後金所滅。
描述[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外貌[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和現代蒙古人穿的廠領服飾不同,它通常穿的是交領蒙古袍,而且還是右衽(雖然也可以是左衽)。除此之外它會戴一頂鈸笠帽,通常有紅色「護耳」,或者戴直檐大帽。
性格[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旗幟含義[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顏色和含義 | HEX | RGB | HSB | |
---|---|---|---|---|
灰色 | #B6BFC4 | 182, 191, 196 | 201°, 7%, 77% |
元朝沒有國旗,但它尚白色,對應五行中的金。在朝代人和CH社區,它的膚色是灰色或淺藍色。
別稱[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大朝及其各種搭配 - 大就是好
詞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它的名字寫成「元」或者寫成八思巴文或傳統蒙古文形式。這個名稱來自《易經》中的「大哉乾元 」,按照 元朝官方在《經世大典》的解釋,就是「大」的意思。
元朝延承自
蒙古帝國,國名為「大蒙古國」,在漢語中還有各種變體如「大朝蒙古國」等。啟用新國號後,「大蒙古國」一名在漢語中不再被使用,但沒有廢除,蒙語中仍用此號,通常是與漢語國號並稱,即「大元大蒙古國」。
語言與文字[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元朝製作了一種可以用來書寫蒙語和藏語等語言的元音附標文字——八思巴文,作為它的官方文字。名字來自藏傳佛教薩迦派(花教)第五代祖師——八思巴,推動西藏納入中國管理的人。當然這種文字因書寫和認讀麻煩而不受歡迎,使得這種文字最終主要應用於官方文件。
歷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關係[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宋 - 南方的蠻子。
明 - 直接把我推了靠。
察合台汗國
鎌倉幕府 - 不願意接受我開出的條件。
- File:形象-陳朝.png 陳朝 - 難啃,反正我放棄了。
大理國 - 南宋的衛星國,但現在是我的了。
北元 - 可憐的後輩。
- File:形象-高麗.png 高麗 - 最好的「養子」,十分效忠我。
圖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繪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作者:麥田麥林
旗幟/徽章[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旗幟-蒙八思巴
-
旗幟-漢
-
旗幟-蒙
花絮[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參考/引用[編輯 | 編輯原始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