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日本

出自CountryHumans中文百科
於 2025年2月2日 (日) 03:13 由 Maitian MaiLin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此頁面有一個或多個頭部模板,包含一些信息。對於存在的問題,請幫助改進它或在討論頁上討論。
未完成的頁面……這個頁面還沒有完成初次定稿,撰寫者可能還要繼續編寫,您也可以幫助社區編輯它。
i
未完成翻譯此頁面參考或翻譯自英語wiki(Japan)和英語波蘭球wiki(Japanball),可能存在尚未檢查的信息和未修正的格式,請幫助社區編輯它們。
i
需要配圖特別是角色信息框缺少合適的繪畫,也可能是圖庫作品偏少的緣故。
筆記:缺女體單人圖像

日本,官方名稱為「日本國」,是東亞最大的島國,也是全球第四大島國。群島北起鄂霍次克海,西臨日本海,南臨東海,東毗鄰太平洋。 日本實行議會君主立憲制。首都 File:形象-東京.png 東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區。它的領土面積為37萬7975平方公里,是第61大國家。 日本的人口有1.26億人,作為國家位列世界第十一,作為島國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它擁有第8大專屬經濟區,面積為447萬平方公里。日本是G20及G7成員,亞洲地區大國(相比於那些歐洲國家,它的面積實際很客觀)。它因電子遊戲、漫畫動漫和攝像機技術而出名。

它曾經是一個孤立的封建國家,從1192年到1868年,以武士和幕府將軍為代表的武士階層是實際的統治階層。之後它成為亞洲大國——軍國主義的 File:形象-日本帝國.png 日本帝國,為數不多的列強之一。它曾是一戰協約國、二戰軸心國,不過 File:形象-日本帝國.png 日本帝國最終戰敗,因為它大範圍地侵略 中國和東南亞。此後 美國主導了日本民主改革,制定1947年憲法以此讓 日本擺脫軍國主義。戰後趕上民主改革和發戰爭財的春風, 日本實現經濟復甦和經濟奇蹟。 日本自1990年代以來經濟增長停滯不前,受此影響, 日本的人口增長也停滯不前。不過經濟雖被 中國 德國超過,它至少還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歷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彌生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彌生時代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300年。這一時期始於日本新石器時代的初期,一直延續到青銅時代,並在其末期進入鐵器時代。有人認為,以前被歸類為從繩文時代末的過渡時期應該重新歸類為早期彌生時代。雖然這一過渡的開始日期尚有爭議,但估計範圍從公元前 10世紀到公元前 6世紀。彌生時代包括新彌生陶器的出現和稻田集約化水稻農業的開始。等級社會階層結構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起源於中國。基於青銅和鐵使用的冶金技術也在這一時期從中國引入到韓國和日本。彌生文化從九州南部一直興盛到本州北部。現代日本人大多是彌生時期人群的後裔。

古墳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個時期始於公元250年,因其獨特的環水鎖孔形葬禮丘而得名,為掌權者而建。在此期間,出現由一位領主控制的大和政權,即倭國,它控制著本州和九州地區。神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但對許多誕生並擁有自己的保護神如蘇我、葛城和平群的氏族來說也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倭國消滅了其他氏族並奪取了農業用地。他們開始通過建立中央行政機構和法院來統一土地。這個時期標誌著日本作為一個國家的誕生。

飛鳥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個時期始於公元538年左右,其名稱來自當時的政治中心。在此期間,日本向開始和朝鮮半島國家和中國交流,帶來了佛教(公元6世紀中葉)、中國和朝鮮半島技術的文化。它還正式地將它的名字從倭國改為日本。

在蘇我王朝的統治下,與中國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蘇我王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政治和教育的啟發,改變了這個國家。 但蘇我王朝被消滅,該國進入了一個政治不穩定和戰爭的時代,失去了與朝鮮的貿易。此後,藤原氏族實施了大化改革,實施了該國第一部刑法典和稅收。每個地區都實施一種政府制度。

奈良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奈良是政府所在地,隨著每個皇帝的更替而改變首都的舊習俗最終被拋棄。在此期間,在「律令」結構下建立的中央集權政府運作得相當好;這是一個基於功績的非典型社會流動時代,那些擁有漢學或佛教知識的人享有權力。也許最顯著的特徵是文化的燦爛繁榮,尤其是佛教文化。推動文化發展的領導者是聖武天皇和他的配偶光明。聖武天皇從小就接受了未來皇帝的全面教育,他一登基就表現出對促進人民穩定生活的迫切關注。他堅信佛教信仰是確保個人幸福和整個國家和平的一種手段,因此他將佛教引入了他的政府。

平安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平安時代之前是奈良時代,始於公元794年,當時日本第50位天皇桓武天皇將首都遷至平安京(現代京都)。桓武天皇最初試圖將首都遷至長岡京,但這座城市遭遇了一系列災難,促使天皇第二次將首都遷至平安。9世紀末,中國發生了叛亂,政治局勢不穩定。日本對唐朝中國 的使團被中止,中國出口停止湧入,這一事實促進了日本文化的獨立發展,即國府文化。因此,平安時代被認為是日本文化的巔峰,後世一直欽佩不已。這一時期還因武士階層的崛起而聞名,武士階層最終掌權並開啟了日本的封建時代。

鎌倉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個時代始於公元1185年左右。 鎌倉幕府從公元1185年由源賴朝建立,一直持續到公元1333年滅亡。主要事件是蒙古入侵,蒙古帝國派士兵征服日本。他們於1274年和 1281年入侵日本博多,但據說在這兩次事件中,他們都成功保護了日本免受蒙古人的侵擾,由於颱風侵擾和日本武士的戰鬥。

室町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個時代始於1336年左右。

安土桃山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個時代始於1573年左右。

江戶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個時代始於1603年左右。

明治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個時代始於1868年左右。

大正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個時代始於1912年左右。

昭和時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個時代始於1926年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戰[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裕仁從1926年起擔任日本天皇,直到1989年去世。他接任時民主情緒高漲,但他的國家很快轉向了極端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幾乎侵略所有亞洲鄰國,與 Template:I 納粹德國 結盟,並對珍珠港海軍基地發動了突然襲擊。雖然裕仁後來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幾乎沒有權力的立憲君主,但許多學者開始相信他在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1945 年日本投降後,他成為沒有任何政治權力的傀儡領袖。

平成時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一時期始於1989年左右。

令和時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一時期始於2019年左右。

關係[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朋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中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敵人/不友好[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圖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繪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國旗/徽章[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行政區劃[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連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Template:導航欄-日本 Template:導航欄-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