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5 intermediate revisions by one other user not shown) | |||
Line 105: | Line 105: | ||
===性格=== | ===性格=== | ||
直爽开朗,汉代帝王性格刚健,这往往直接表现在军事行动上——汉代军队实力强大。同时,{{形象|汉}} 汉朝往往被形容为一个“白切黑”(甚至被部分创作者直接评价为“人间至屑”)的角色。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 {{形象|汉}} 汉朝推崇儒术,另一方面会派出汉使创造宣战理由与周边国家互相征伐,而汉使为了创造宣战理由留下了不少抽象事迹。 | 直爽开朗,汉代帝王性格刚健,这往往直接表现在军事行动上——汉代军队实力强大。同时,{{形象|汉}} 汉朝往往被形容为一个“白切黑”(甚至被部分创作者直接评价为“人间至屑”,贬词褒用)的角色。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 {{形象|汉}} 汉朝推崇儒术,另一方面会派出汉使创造宣战理由与周边国家互相征伐,而汉使为了创造宣战理由留下了不少抽象事迹。 | ||
===颜色含义=== | ===颜色含义=== | ||
Line 123: | Line 123: | ||
===别称=== | ===别称=== | ||
*大汉 - 传统尊称 | *大汉 - 传统尊称 | ||
*天汉 | *天汉 | ||
**汉中称为“天汉”,刘邦在汉中为汉王,后来成就了帝业 | **汉中称为“天汉”,刘邦在汉中为汉王,后来成就了帝业 | ||
**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97年) | **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97年) | ||
**在古典文献中,“天汉”用于指代银河,古人认为汉水与天上银河遥相呼应 | **在古典文献中,“天汉”用于指代银河,古人认为汉水与天上银河遥相呼应 | ||
*刘汉 - 皇室姓氏加国号 | *刘汉 - 皇室姓氏加国号 | ||
Line 156: | Line 156: | ||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汉光武帝时期基本沿用西汉的郡国并行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行政区划,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 |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汉光武帝时期基本沿用西汉的郡国并行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行政区划,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 | ||
东汉行政区划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并将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 东汉行政区划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并将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 ||
==关系== | ==关系== | ||
===朋友=== | ===朋友=== | ||
*{{形象|掸国}} [[掸国]] - “彼此进行海上贸易,他们曾多次派遣使节来我们这里访问,我回赠了他们金印。” | *{{形象|掸国}} [[掸国]] - “彼此进行海上贸易,他们曾多次派遣使节来我们这里访问,我回赠了他们金印。” | ||
*{{形象|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 - “彼此 | *{{形象|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 - “彼此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他们把佛教带到了我的国家!” | ||
*{{形象|安息帝国}} [[安息帝国|阿尔萨息王朝(安息/帕提亚)]] - “丝路中介,总体来说我们的关系还不错 | *{{形象|安息帝国}} [[安息帝国|阿尔萨息王朝(安息/帕提亚)]] - “丝路中介,总体来说我们的关系还不错!” | ||
*{{形象|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 - “彼此知晓对方存在,{{形象|安息帝国}} [[安息帝国|安息]]会把我的丝绸卖到他们那里去。听说他们挺厉害的,可惜我没见过他们。” | *{{形象|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 - “彼此知晓对方存在,{{形象|安息帝国}} [[安息帝国|安息]]会把我的丝绸卖到他们那里去。听说他们挺厉害的,可惜我没见过他们。” | ||
===敌人/不友好=== | |||
*{{形象|匈奴}} [[匈奴]] - “头号死敌!迟早削了你。” | |||
*{{形象|大宛}} [[大宛]] - “我就想买血汗马,你怎么事那么多?” | |||
*{{形象|车师}} [[车师]] - “依附匈奴截杀汉使?你死定了!” | |||
*{{形象|羌}} [[羌]] - “边境噩梦,他们真的好难镇压啊……不过这也算是我自找的麻烦,有点后悔。” | |||
==意见== | ==意见== |
Latest revision as of 20:00, 5 July 2025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
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
西汉、
东汉两个时期。其中西汉传十三帝,历二百一十年;东汉传十四帝,历一百九十五年。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极盛时疆域东括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蒙古。自
汉以后,
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
汉朝在思想、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卓有建树,儒学独尊、佛道并列,汉赋、乐府诗兴盛,《史记》《汉书》开创纪传体史书先例,造纸术的发明更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描述[edit | edit source]
外貌[edit | edit source]
男性版本最常见,通常参考皇帝服饰。汉朝皇帝的朝服包括通天冠、袍、深衣、鞋子和丝带。朝服颜色随五时变化,如立春穿青、立夏穿赤、季夏穿黄、立秋穿白、立冬穿皁。平时的常朝服色随意,一般多为黑色。也有冕服版本。
性格[edit | edit source]
直爽开朗,汉代帝王性格刚健,这往往直接表现在军事行动上——汉代军队实力强大。同时, 汉朝往往被形容为一个“白切黑”(甚至被部分创作者直接评价为“人间至屑”,贬词褒用)的角色。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
汉朝推崇儒术,另一方面会派出汉使创造宣战理由与周边国家互相征伐,而汉使为了创造宣战理由留下了不少抽象事迹。
颜色含义[edit | edit source]
颜色和含义 | HEX | RGB | HSB | |
---|---|---|---|---|
黑色 | #23282C | 35, 40, 44 | 207°, 20%, 17% | |
黄色 | #FECD21 | 254, 205, 33 | 47°, 87%, 100% | |
红色 | #AF473A | 175, 71, 58 | 7°, 67%, 69% |
汉朝的肤色的往往是 黑色、
黄色或
红色,其国号字体一般是小篆,其次是隶书或某种楷体。而这些往往由创作者根据自身偏好决定,但似乎红色版本较为常见。
按理说 汉朝应该是从土德克
秦朝的水德,但刘邦自认为“黑帝”追随了秦朝制度,因此早期
汉朝从水德尚黑色。汉武帝时,
汉朝才改从土德尚黄色。
新朝时期,王莽认为
汉衰缺火,应该从火德尚红色。后来,刘秀的
东汉就延续了火德之说。
别称[edit | edit source]
- 大汉 - 传统尊称
- 天汉
- 汉中称为“天汉”,刘邦在汉中为汉王,后来成就了帝业
- 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97年)
- 在古典文献中,“天汉”用于指代银河,古人认为汉水与天上银河遥相呼应
- 刘汉 - 皇室姓氏加国号
- 炎汉 - 五德属性加国号
- 炎刘 - 五德属性加皇室姓氏
词源[edit | edit source]
秦朝灭亡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定都南郑,据有巴、蜀、汉中之地,便以“汉”为国号,击灭项羽并称帝后依然沿袭。
语言和文字[edit | edit source]
待写
历史[edit | edit source]
待写
政治[edit | edit source]
中央官制[edit | edit source]
“汉承秦制”,在官制上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太尉虽与丞相尊位相等,实际除却军事外,不预闻任何政事。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掌门房)、卫尉(掌卫兵)、太仆(掌车马)、廷尉(掌法律)、大鸿胪(掌礼宾)、宗正(掌皇家族谱)、大司农(掌全国经济)、少府(掌皇室财政)。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皇权,皇权开始大幅膨胀,尚书令的地位大幅抬升。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严安、主父偃、朱买臣等为郎加以侍中,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又称内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东汉时,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后省去大司马,重新设置太尉,与司徒、司空为三公。汉献帝时,又设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选官制度[edit | edit source]
汉朝在选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征辟制和任子制。
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西汉时称秀才),均须经过中央复试。武帝时期设置太学,是中国古代第一所公办学校,专门培养才学之士。察举是汉代低级官吏或儒生向上攀登的一个重要阶梯。东汉时,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成为豪族或官吏沽名钓誉、安插私人的工具。自汉武帝起,汉朝还推行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征辟制,由二千石以上官吏本人直接辟除一些人到自己官衙中做掾吏。而任子制是专为中上层官吏设置的。
东汉后期察举征辟任官,渐渐注重门第阀阅,出现了累世公卿的局面,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门阀大族强大的外围政治力量。
行政区划[edit | edit source]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汉光武帝时期基本沿用西汉的郡国并行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行政区划,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
东汉行政区划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并将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关系[edit | edit source]
朋友[edit | edit source]
- File:形象-掸国.png 掸国 - “彼此进行海上贸易,他们曾多次派遣使节来我们这里访问,我回赠了他们金印。”
贵霜帝国 - “彼此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他们把佛教带到了我的国家!”
阿尔萨息王朝(安息/帕提亚) - “丝路中介,总体来说我们的关系还不错!”
罗马帝国 - “彼此知晓对方存在,
安息会把我的丝绸卖到他们那里去。听说他们挺厉害的,可惜我没见过他们。”
敌人/不友好[edit | edit source]
匈奴 - “头号死敌!迟早削了你。”
- File:形象-大宛.png 大宛 - “我就想买血汗马,你怎么事那么多?”
- File:形象-车师.png 车师 - “依附匈奴截杀汉使?你死定了!”
羌 - “边境噩梦,他们真的好难镇压啊……不过这也算是我自找的麻烦,有点后悔。”
意见[edit | edit source]
待写
图库[edit | edit source]
绘画[edit | edit source]
旗帜/徽章[edit | edit source]
-
小篆-黑色*
-
繁体-黑色*
-
简体-黑色*
-
小篆-黄色*
-
繁体-黄色*
-
简体-黄色*
-
小篆-红色*
-
繁体-红色*
-
简体-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