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文莱

From CountryHumans中文百科
此页面有一个或多个头部模板,包含一些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请帮助改进它或在讨论页上讨论。
Template:水页面
i
需要配图特别是角色信息框缺少合适的绘画,也可能是图库作品偏少的缘故。

文莱,官方名称为“文莱达鲁萨兰国”,其中“达鲁萨兰”意为“和平之邦”,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以其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以及君主制而闻名。这个国家很富有,尽管面积小,文莱在东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描述[edit | edit source]

外表[edit | edit source]

男体和女体同样常见,通常被描绘成穿着传统的穆斯林服装,但也可能是军装,因为它有一段艰苦的独立历史。它可能配有金色饰品,可能有石油塔或伊斯兰的特征。

性格[edit | edit source]

安静,有点封闭,但对信任的人很友好。它非常虔诚,坚持传统价值观和伊斯兰教。它珍惜自己的自由和财富,但不过分炫耀。

历史[edit | edit source]

殖民历史[edit | edit source]

历史上, 文莱帝国是该地区一个强大的苏丹国。但是到18世纪70年代, 文莱遭到 英国的入侵。1888年9月17日双方签订《英国文莱条约》—— 英国握有 文莱王位继承决定权和外交权,并规定未经 英国同意, 文莱不得将国土割让给他国。由此 文莱成为 英国的殖民地。1906年, 文莱又签订补充协定, 英国派驻扎官掌管文莱的一切政务。名义上 文莱仍是一个苏丹国,但实质上已成为 英国的殖民地。

另外,随着当地石油的发现和开采,石油成为 文莱的支柱产业。1941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文莱被 日本帝国侵略者占领,石油业遭到严重破坏。

反抗殖民[edit | edit source]

1945年9月, 英国卷土重来。经济恢复迅速,同时民族民主运动也逐渐兴起。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 文莱出现第一批政党,最早成立的是 File:形象-文莱人民党.png 文莱人民党 英国在运动压力下被迫同意于1959年颁布宪法,撤销驻扎官,实行有限自治和改革,建立地方会议。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 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 文莱苏丹政府管理。

1962年开始议会选举,File:形象-文莱人民党.png 人民党获得绝大多数议席。这时, 马来亚联合邦在英国支持下,正积极推行包括 文莱在内的马来西亚计划, 文莱人民坚决反对加入 马来西亚。以此为契机,同年12月8日,在 File:形象-文莱人民党.png 人民党领导下, 文莱人民掀起大规模武装起义。 英国殖民当局出兵镇压,起义迅告失败。File:形象-文莱人民党.png 人民党成员流亡国外。

1971年, 文莱与 英国重新签约,规定除外交事务和部分国防事务外, 文莱恢复行所有内部自治权。1978年, 文莱就主权问题同 英国谈判,并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1984年1月1日 文莱完全独立,并于同年1月7日加入 东盟

关系[edit | edit source]

朋友[edit | edit source]

敌人/不友好[edit | edit source]

图库[edit | edit source]

绘画[edit | edit source]

旗帜/徽章[edit | edit source]

链接[edit | edit source]

Template:导航栏-文莱

Template:导航栏-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