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出自CountryHumans中文百科

是一個由商族人建立起來的國家,也是最早擁有文字體系的中國朝代。 商朝的人群(社會組織單位)以族為單位。相比於 夏朝, 商朝對社會和它的邦國具有更高的控制能力。其王位繼承制度在前期為兄終弟及,後期為典型的父死子繼。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學發現,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

描述[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樣貌[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它們通常會穿以白色為主色調的漢服,可能會比較樸素,也可能會有華麗的圖案。這適用於男性也適用於女性。它有時會帶王冕,這是祭祀用的王冠。

性格[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相比於 夏, 商很桀驁不馴,它可以像對待子女一樣溫和。也有水冷和暴虐的一面,以此對待 東夷,不忌之間的奴隸關係。他們很熱情,很喜歡折騰,有時會搞的精疲力盡。他們會喝酒,信仰鬼神和祖先,還很堅守自己的道義、自尊且自信。

喜好[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商業貿易 - 靠商業貿易起家。
  • 欺負東夷 - 消除威脅。
  • 暴打西土族群 - 還是消除威脅。
  • 四面出擊 - 人家可是有天命的,它那麼愛折騰,怎麼能不管?
  • 祭祀 - 天上地下都有靈,還有上帝和祖先。那麼等等,晚期它們怎麼能把祖先看成上帝的?
  • 酒 - 白酒和葡萄酒,爽!
  • 種田 - 每年都要舉行兩次開荒,你說他不喜歡種田?
  • 鳥 - 特別是燕子,在他們的神話傳說中,他們是燕子的後代。
  • 青銅器 - 呼——嘖,nice~

顏色含義[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顏色和含義 HEX RGB HSB
白色,金 #ffffff 255, 255, 255 0, 0%, 100%
灰色,金 #b6bfc4 182, 192, 196 201, 7%, 77%
黃色,金 #f1bf4e 241, 191, 78 42, 68%, 95%

商沒有國旗,但他們崇拜白色,對應五行中的金。而金克過去夏的木。另外 商族人認為白色代表純潔和高貴。在 商朝的社會中,白色被視為一種吉祥的顏色,常被用於祭祀、朝拜等場合。其商王和高級官員的服飾都以白色為主色調。

還有常見的灰色變體,這通常用於波蘭球。偶爾你可能會見到藍色的版本。(實際就是灰色加入了藍色的飽和度×色相)

暱稱[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它常常被稱為殷商,或者大邑商。這些都是商朝最後一個都城的緣故。作為商朝時間最久的都城,商得到了這個稱呼。當然也有可能殷就是它的本名。

詞源 [1][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它的名字可以寫成「商」,或者寫成甲骨文或者金文。這個字來源比較複雜。可能跟燕子有關,在 商族人的傳說中,它們是燕子的後代。有人認為商的本義為商星。也有人認為商的上部是䇂(刑具)又或者是鳳凰的鳥冠。不過這個字的後世發展倒非常清晰,因為商族善於貿易,商被用於表示商業。

歷史 [2][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先商時期和早商時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五帝帝舜時期, 商族人的始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邑。就以商來稱其部落。後來 商族人憑藉貿易發展為強大的族群。

朝末期,夏王桀昏庸、暴虐且大興土木。而 商在成湯的新政下發展良好。各個部落族群投奔了 商。成湯在戰前作《湯誓》,宣揚滅夏合情合理。最後 商朝代替了 夏朝。

商湯建立 商朝後,在位十三年便去世。之後三個君主因為過早去世快速更換。然後太甲繼承王位。太甲繼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前兩年,太甲還過得去。但到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伊尹的規勸他不聽聽。伊尹只好將他放逐到商湯墓地附近的宮殿,讓他反省,自己攝政當國。這不免會讓其它諸侯感到疑惑。後來太甲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

蓬勃發展和衰弱[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太戊在位時期, 商朝建立了內外服制度,以河洛平原作為他們的王畿(核心地區)。這種制度利於軍事和文化擴張, 商朝逐步影響或者控制了南方的江漢平原和江淮平原,西方的關中平原,以及北方平原。同 西戎 北狄 三星堆族群產生聯繫。 商朝建立了豪華的隞都,離開了亳都。 商朝進入了文化轉向,並出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體系——甲骨文,以及更多的祭祀坑。

商朝在創造文化燦爛的同時也開始展現它暴虐的一面。 商朝與 東夷藍夷族群之間爆發了許多衝突。通過戰爭,商朝將大量藍夷人掠為奴隸。之後 商朝因為繼承問題出現了九世之亂。中原地區的邳國和侁國發動叛亂,讓 商族人不得不倉皇離開它們經營二三年的隞都乃至整個河洛平原。北方草草修建的相都成了 商朝的首都。雖然 商朝最終成功鎮壓了它們,還消除了南方 東夷的文化。但這場動亂對 商朝的打擊極大。

中商時代(九世之亂時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不過三個王三十幾年, 商就經歷了權利爭奪、大興土木、連年戰爭等一系列打擊。祖乙繼位後,將 商朝的首都遷到更北的庇都(他的老家,可能是為了避開當時相都的反對勢力)。 商族人擴展了他們的種植物。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哪怕 商朝仍處於權利爭奪的問題,他們依然能抽出空強迫東夷商化。另外他們也為了方便把都城遷到了東方泰山附近奄都,對 東夷施加壓力。

盤庚遷殷、武丁中興和組甲改制[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商遷都到奄都前線,除了 東夷人以外的所有人都很開心。但是到了勢力收縮期, 商族人就得滾了。盤庚繼位後, 商遷回了亳都。後來因為洪災因素,也是為了國家命運的長久打算。盤庚憑藉着他的演說家天賦,消除反對因素(哪怕祭祀群體)。來到新都城——殷。

在王室多個派系的爭奪中,武丁繼位,這一年約公元前1250年。很慘的是,還沒建好的殷都發生了火災。由於遠離河流,取水滅火成了問題,城市被完全燒毀。 商族人後來直接在河邊重建殷都,並修建了一些人工湖和水渠。(這也是為什麼殷被稱作「殷墟」,連城牆都不要了)。這一時期 商朝開始擴張,占領南方的銅礦和太行山以東的土地,大概與四十幾個小國發生了戰爭。同時這個時期也是人殉最多的時候。

組甲繼位後,制定了更嚴苛的刑法,針對奴隸和貴族。他確立了父死子繼制度,改革祭祀制度。包括周祭(每年的定時頻繁祭祀祖先),邊緣化自然神和上帝,以達到加強王權和排擠其它貴族群體的目的。

晚商時期和商朝的結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過去羌 是被 商痛打的對象,而現在是 羌懟着 商的命門上打。 商朝開始征討更北的北狄方國。戰爭還給 商「送」來了 周在躲避羌勢力後成為了制度相對完善的農業國家。特別的是, 周人是一個善於交流的族群,他們和姜戎聯姻,同南方的 巴、File:形象-荊蠻.png 荊蠻,可能還有 越互相交流,並建立一個勾吳政權。 商朝恰苦惱於西北族群, 周就主動投靠了 商。 商朝收編了他們,為此 周國依靠自己和 商朝強大了起來。

商朝時期,由於氣候乾旱化和人類的開發與生產,導致環境陷入惡性循環。也使得 商朝和西北戎狄族群更頻繁地爆發戰爭。 商周 在相互配合下,消除了西部問題,雖然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商王處死了周國的季歷將軍)但 商周 友好關係依然維持下來。

但是, 商朝最後的王——帝辛,被後人稱為紂,給 商朝的滅亡埋下了大雷。紂實際很有才能,但非常自負,而且是激進的推動王權地位的王。 商朝的穩定依賴於王和貴族的權利平衡,長期以來的王權強化已經破壞了平衡。 商朝舊有的治理體系已經崩潰,而王朝卻無法拿出解決方案。就算天王老子來了也救不了 商朝。當然,天王老子又不是 商族人的東西,怎麼會來救 商朝。

多個邦國拋棄了 商轉向了周 。周文王已經把滅商作為它的天命。之後周武王成為了國王,在河洛平原舉行了軍事會盟,確認 周國的盟友。此時 周國還是 商朝的邦國, 周人必須做好保密工作。不過就算他們做出了這麼大的動靜, 商也沒法主動出擊了——幾乎所有的邦國都在安靜看熱鬧,不願意幫助 商。

商朝將軍都跳槽投靠了周,周武王知道可以滅商了。 周和各個友邦聚集在河洛平原,一連三次誓師集會,經歷狂風暴雨,在朝歌(商王所在政治中心)南郊的牧野與商軍會面。周軍主動出擊,前線商軍臨陣倒戈。戰鬥持續一天一夜。紂回天乏術,最終選擇自焚。這一年是公元前1046年,也是 商朝的結束。當然,舊政權的覆滅不代表舊族群和舊文化的消失,它們會在之後的時代繼續發光發熱

關係[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 我的養父,統一華夏的締造者。雖然你有缺點,比如沒有完整的文字系統,還有一些糟糕的君王。我寫出了你的名,雖然我不是特別清楚是不是你表達的意思。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好名字。
  • 東夷 - 正在走下坡路的東方族群。
    • 東夷:去你的,我會找你的算賬的!
  • - 不錯的孩子,雖然最初只是看中了它可以幫我處理西土事物。不過不得不承認在一些方面它們比我們好。互幫互助是很好的選擇。當然,我依然是最好的。
  • 西戎, 北狄 - 天天騷擾我們的西土族群,需要吃我大商的鐵拳制裁才消停。別以為我沒有盟友, 比我還了解你們。你們再試,到時候聯軍直接把你們揚了,抓去當奴隸。
  • File:形象-荊蠻.png 荊蠻 - 三苗的殘餘後裔。
  • - 蜀地的貿易夥伴,為他們定製青銅器。這很棒。

意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東夷

❝ 東邊的族群,我們會給你們通媒,是否接受我們的文化,加入我們。早期我們會保持和平。但現在你們威脅了我們,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軍事行動。不用擔心,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厚待」你們的。 ❞

⸺  商對 東夷的看法

不像 夏朝會儘量平衡 華夏和 東夷關係。商對 東夷的態度比較激進,曾多次發動針對東夷的戰爭。這個時期的 東夷因為備受打擊,從龍山文化退化到岳石文化。幾乎失去了修建城市和製作高級器物的能力。使得 東夷更希望騷擾 商朝,獲取利益。 東夷分化成藍夷、淮夷等族群。其中藍夷受到的打擊最大。

❝ 西邊的族群,我看到你希望請求我的幫助願意成為我的友邦。我們都遭受了 戎狄 族群的騷擾。所以我們的聯合是強大的。 ❞

⸺  商對 東夷的看法

花絮[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商朝君王的名字通過「日名」命名:實際上就是現在的天干,用於記錄日期、序號以及過世之人的稱呼。被稱為「日名」可能是因為來自東夷信仰的緣故。在《說文解字》裡它們的意思是:
  1. 甲:像種子初發,將要破殼而出。象徵事物剛開始發展但前景不明朗;
  2. 乙:像草木發芽,枝條彎曲柔軟。象徵事物發展初露生機;
  3. 丙:像日光照耀,草木生長。象徵事物發展的前景充滿希望;
  4. 丁:像夏天草木結籽。象徵事物已經發展到成熟;
  5. 戊:像各種植物互相纏繞。象徵事物熙攘繁盛;
  6. 己:指秋天草木定型不再生長。象徵事物已經發展到了極限;
  7. 庚:像秋天草木果實飽滿。象徵事物的發展有了可喜的成果;
  8. 辛:指草木乾枯有苦澀辛辣的味道。象徵事物已經衰敗沒有了希望;
  9. 壬:像生物孕育着新生命。象徵舊事物即將結束也象徵新事物可能出現的希望;
  10. 癸:像冬天土地或者冰面平整。象徵事物發展周期結束。
  • 商朝既有男性貴族也有女性貴族,他們可以參與政治和軍事。
  • 商朝的人們崇尚鬼神,祭祀活動頻繁。祭祀的對象包括江河山川、草木生靈以及風雨雷電。除了這些自然神以外,還有歷代祖先以及上帝(不是基督教的上帝)。上帝是超自然的力量,作為萬物的主宰並不直接接受祭祀。時任商王會使用各種祭品祭祀祖先。祖先在上帝的天庭接受人間的祭祀,傳達人間對上帝的請求,並選擇是否滿足這些請求。
  • 在當時人們的認知中。祖先神會為後代降福,也可能會為後代降災。上帝和鬼神全能,但不是全善。所以人們對鬼神畢恭畢敬,努力通過祈禱祭祀等溫和諂媚手段,以安撫這些神靈。
  • 從一張晚期的甲骨文來看,人們祭祀有5種目的:
  1. 祈求降雨和豐收;
  2. 詢問祖先是否會降下災難;
  3. 向祖先報告外地入侵情況和農業收成情況;
  4. 詢問祖先是否會降災於商王本人;
  5. 向祖先祈求保佑。
  • 在當時,「鬼」是正面形象。有人認為,這可能是指巫師。神秘主義的巫文化在後世會演化為禮文化。這可以增強王權的神聖性。
  • 商真的會使用一點大麻,作為藥物、織布原料,或者作為致幻劑在祭祀上。
  • 表示秋天的「秋」大概產生於這一時期。夏季末容易出現蝗災。人們創造了一個字來表示熏殺蝗蟲(禾蟲火),後來表示收成,又後來表示秋天。去掉火以後就成了現在的字形。
  • 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動不動人殉(比以後的羅馬更狠)。雖然奴隸制並不是商朝的經濟支柱,也不是完全的奴隸社會。

圖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繪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引用[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鏈接[編輯 | 編輯原始碼]

Template:導航欄-中國朝代 Template:導航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