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周,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起初为
商朝时期的方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并持续至公元前256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享国约800年。
周朝历史可以大致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这个时期,中国进入了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 周朝创造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它的文化深刻影响了后世。这个时期铁器、牛耕等新技术产生了新的经济关系,令中国步入封建社会。也是
华夏族同周边族群加速融合的时期。
由于公元前771年来自 犬戎的巨大打击,
周朝在分裂中步入东周时代。
随着周王室的衰败,井田制和不合时宜的礼乐制度逐渐瓦解,
东周进入“春秋时代”,以诸侯争霸,百家思想为主。当
周朝彻底丧失权威,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崩溃,
东周就进入了“战国时期”,以兼并战争为主。末期
周作为小国再一次分裂,分裂为
东周国和
西周国。并在公元前256被
秦国灭亡。
描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样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性格[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相比于 夏和
商,大部分时候的
周确实很温和。他们理想主义,还有点完美主义。礼乐制度就是被这样实行的。由于
周人在西周时代末的行为和那些事情,东周时期的
周则显得相对沉默。它依然遵守礼乐制度,但没有勇气像以前那样去管理诸侯国,愿意交流但会为自己赎罪。不过它还可以搅合各个邦国的关系——它依然希望维持它过去的地位。
喜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礼乐制度 - 文明的制度,
周朝把它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不过由于自身的繁琐性且过于理想,这个制度没有按照
周的想法运行。
- 分封制 - “快乐地册封它们,它们为我所用,互相负责,共同发展。”(直到东周)
- 友好地向周边族群传播技术和文明 -
周国对西戎北狄这样做了,收获不错。不过当这些族群搞麻烦的时候,周也可以把它们掀了。
- 搅合各个邦国 - 让它们折腾,这样它们就会依附于我。
颜色含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颜色和含义 | HEX | RGB | HSB |
周没有旗帜,不过他们崇拜红色。对应五行元素中的火,克
商的金。
名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它的名称写成周或者写成金文。
周人擅长农耕,于是“周”甲骨文写成“田”,金文写成“田口”。一大块农田和茂盛的农作物(有时),这是对发达农业区的美称。金文新加的“口”意义不明确,可能是标注周作为族群的含义。
历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早期历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周人是来自西方黄土高原的某支古羌人,在周人中传说中,帝喾的妻子姜媛想要一个孩子,拼命祭祀天帝,以求怀孕。老天感念其虔诚,就赏了个大脚印给她,他被踩而怀孕,孕而生后稷 (jì),而后稷就是周人的始祖。按照这个故事的逻辑,后稷的父亲其实是神的大脚印,或者说不知父亲,这算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映射。后稷,姓姬 (jī),名弃,后稷是他的封号,表示他就是农神。
周人以此证明他们属于黄帝之后,虽然大概是不可靠的编造的故事。周人集中在陇东高原上一个叫豳 (bīn) 的地方,发展出了采集农业,长期默默无闻。前1200年左右,亶父成为了首领。从这里开始历史具有了一定的可信度,此时他们受到
戎狄族群的侵扰。亶父选择了“谋福祉不流血”策略,带着私属跑了,把豳地拱手让给
戎狄族群。在后世这常常描述为亶父积德行义,是为“感化”
戎狄。虽然这很荒唐,实际是临阵脱逃,但误打误撞逃出了个新天地。
亶父的流亡政府向南迁移,结果发现了地势平缓,水土肥沃的岐 (qí) 阳,还没有部落盘踞于此。 周国就在这里快速发展,重拾农业,建立城市,并吸纳其他氏族。之后亶父选择了他最小的儿子季历作为继承人,选择他其一是他的母亲是太姜,有政治资源加持,利于和羌族姜氏的交往,其二是他善战能征。而亶父的其他儿子太伯、虞仲则选择断绝关系逃跑。
商朝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关中平原东边之外,是青铜时代东亚的最强帝国—— 商。在
商朝眼中,
周人大概是同羌人一道的西方蛮族,虽然
周人首领曾被商王封为邠侯,邠即豳。亶父用一场逃亡改变了
周国的命运,就在
周人迁移岐阳的那一年,
商朝完成了领导人的更新换代,武乙继位。此时
商朝正如火如荼对内开展祭祀改革,以压制神权集团提高王权地位,对外则处于与
西土族群、
东夷的长期战争。
商朝选择先应对
东夷,但如此一来,必须要有人替
商朝稳住西边。就在此时,
周国主动向商朝抛来了橄榄枝。
此时 周国已经没了豳地,亶父自然也称不上邠侯了,和
商朝已无任何关系。
周人可以选择像西土族群一样,但也可以为了更好的生活选择拥抱“文明”。
周人迁移岐阳的第三年,他们向
商朝派出了转满礼物的使团。
商朝正需要一个西方伙伴,补发了亶父的土地产权并封为高级贵族、合亲以及提供青铜和技术。周国由此实现华丽转身,向
商靠拢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飞跃。
周人迁移岐阳的第二十一年,亶父去世,季历继位。
商朝扶持周国要是想让它充当商朝的防御,而周国首领季历是一个实打实的狠人。周国盯上了它东边的程国,程国作为不安分的亡夏遗民,正好商朝看它不顺眼。趁他病要他命,——年,周国入侵吞并程国(原来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r) 义渠
西周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立新王朝[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诸侯国起兵讨伐商纣王帝辛, 商军在牧野之战溃败。纣王体面地选择了自焚。
周军进入了旧王朝的政治中心朝歌,朝歌的
商族人接受了管理。至于纣还有它的夫妻、后妃则得到了
周人的报复。
周军保持了纪律性,甚至修理了
商朝的社稷。这给稳定局势开了一个好头。
武王发表了《商誓》表示他出于天命讨伐纣王。他把纣的追随者同其他 商族人区分开来,公开表示商贵族和诸侯无罪,还表示会继续讨伐
商族抵抗者。之后
周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灭商战争,一个月后,
周人在牧野举行了祭祀向上帝宣告,祭祀了
商人俘虏,并完全遵循商朝制度。以及举行涉猎活动震慑抵抗者。后来
周人又在周庙举行了一次祭祀。
武王在占领区(小东)分封了一些诸侯,以维持管理。对于东边未控制的地区(大东),武王则划分三个战区,册封了 鲁周公、
燕召公、
齐太公。在
商族人、
东夷势力混杂、发展已久的地方。
周朝有必要往里插一脚。
周朝在原
商朝核心地区(殷都地区)划分成邶、鄘、卫三地。立帝辛的儿子武庚为邶地殷人的首领,又任命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为三监在小东地区。而微子启作为早就投诚周朝的商族人,则继续管理他的封地,保证这一地区的稳定。至于商族人箕子,则拒绝为新王朝服务,带领残余
商人势力逃跑到河北。牧野之战两年后,病重的周武王去世。未成年的周成王继位,而周公旦则成为了实际的王权代理人。
周朝为稳定政治局势,同时也是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周朝建立了一种分封制,根据血缘和功劳大小为同姓或异性诸侯分封土地和人口,并向下进一步分封。诸侯国需要向
周朝纳贡和提供军队,服从于周朝的王——周天子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同时诸侯国作为分封制的受益者,它们对它们的土地和人口拥有自由管理权。
周朝还实行了完善的宗法制和井田制。最重要的则是 “礼乐制度”,作为
周人的理想制度而被实行。
周朝将镐京作为都城(今西安),把洛邑作为东都(今洛阳)。
三监之乱[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三监及武庚叛乱。为巩固统治,周公姬旦奉成王之命东征它们,并平定征服东方诸方国。
成康之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周康王时期,国家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被后人称为“成康之治”。西周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广,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国人暴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最终某年,首都的贵族和市民暴动,冲入周王宫殿,杀死周王。他们没有在杀死周王。然而贵族执政无法解决王朝的病症。
东周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迁都与分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穷兵默武的周幽王想要打击西土的一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搬来了它的游牧救兵—— File:形象-犬戎.png 犬戎,它击退了周幽王的军队。然而事件从这里开始走向失控,犬戎 File:形象-犬戎.png 并不满足于击退周幽王的军队,他们一路追击,直到关中平原,开始对 周朝展开掠夺。公元前771年,File:形象-犬戎.png 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东周灭亡。
王朝中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裂,出现了两个王——携王和平王。最终由晋国出兵消灭了携王势力才结束分裂。兵荒马乱中,周平王在晋国和郑国的扶持下迁都洛阳。 周朝对西土战事无能为力,只能联络
秦国来抗击 File:形象-犬戎.png 犬戎。至于它的旧土地,只得让给
秦国管理。
春秋时代[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虽然 周王室保留了下来,但自 File:形象-犬戎.png 犬戎打击以后,
周王室极度虚弱。当各诸侯国的礼乐制度开始松动时,甚至发生非法战争时。
周王室基本都保持了沉默。由于犬戎的打击,
周王室力量大不如前,各诸侯国逐渐强大,最终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王朝大变局,前三个王,三个三十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周王室时不时受到周边大国的势力影响。不过 周王室意识到通过搅合各诸侯国,让它们陷入纷争和消耗,可以维持
周王室对各诸侯国的优势,然而效果不佳。
某年,郑伯消灭了在郑国北方的京城太叔的势力,郑国重新统一。郑伯利用王朝执政卿士的身份,干涉王朝中央的事务。File:形象-郑.png 郑国还与 宋国发生战争。
宋国一度十分强大,成了众所矢之的。某年某国某国,针对宋国的东方大战一触即发。宋国这个前朝余孽终于被降伏,开始低调行事。但东方大战也激发了郑国、齐国的好胜心。
周王室在政治有复兴之势,却没有强有力的军事保障。某年, 周王室联合 File:形象-陈国.png 陈国讨伐 File:形象-郑.png 郑国,但 File:形象-郑.png 郑国凭借步兵战车合并的军队,重创
周王室联军,周王被箭伤。这导致
周王室势力大为衰减。某年
齐国吞并了它东南方的 File:形象-纪国.png 纪国,在与
鲁国的对峙中占据优势地位。某年,在
齐国的战争中,
卫国逐渐被带出
周王室的掌控之外。
周朝多次封锁乃至试图消灭
楚国,在
楚国周边扶持某国某国等国。但是
楚国非常强大,某年,它荡平了阻碍它北上的诸侯国,给
周朝带来极大震撼。由于
周朝始终视
楚国为蛮夷,某年楚国首领干脆自己称王。(邦国诸侯王的名号都是周天子给的)
秦国凭借压制
戎狄
族群的能力,占据关中平原的大部分。
周朝防范
秦国势力的东进,一直维护在 File:形象-芮.png 芮国的影响,它与
秦国和
周王室辖地接壤,但最终某年
周朝失去了它。
某一年, 齐国君主召开盟会,
卫国、
宋国君主参加了盟会。这次盟会没有什么实际影响,但象征意义重大。这是由周朝诸侯国进行的第一场天子不在场的盟会。在周朝制度中,这场盟会是非法的。此举预示着春秋时代的争霸主题。
中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兴起。
战国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春秋时代的量变最终引起质变。某年,齐国的田氏家族替代旧家族成为王室;某年, 晋国内的
赵、
魏、
韩三大家族独立建国,彻底颠覆了宗法制,礼乐制度崩溃。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发,最终形成了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即“战国七雄”。
周朝的灭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公元前256年, 周朝被秦国所灭。之后,
秦发动统一战争。在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帝国。
关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友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敌人/不友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意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图库[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旗帜/旗帜[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旗帜-金文*
-
旗帜*
绘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周和它的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