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CountryHumans 中文百科
搜索
搜索
中文
外观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
讨论
编辑“︁
乌克兰
”︁(章节)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刷新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获取短链接
外观
移至侧栏
隐藏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账号
,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历史== ===俄罗斯帝国晚期=== 18世纪以来,乌克兰农民、工人的起义频发。1875年,以扎斯拉斯基为领袖的敖德萨工人成立了“南俄工人协会”,1897年,巴布什金建立了基辅和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一时期的人民革命运动,主要是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争取社会与民族的解放。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工人剥削的加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1889年基辅出现了乌克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由于俄罗斯帝国仍奉行非俄罗斯民族的政策,在1905到1907年俄国发生第一次革命期间,乌克兰大工业中心都举行了罢工。基辅、尼古拉耶夫等城市还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黑海舰队发生水兵起义。由于沙皇的镇压,1906到1917年,乌克兰的革命落入低潮。 ===俄国内战和短暂独立===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乌克兰各地纷纷举行游行、集会和罢工。沙皇政权推翻之后,在乌克兰形成了乌克兰中央拉达、工农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地方机关三重政权鼎立的混乱局面。此时一战仍在继续,在德意志帝国的攻势扶持下,代表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的中央拉达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918年,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成立。 1918年3月,苏俄和同盟国于签订妥协性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苏俄撤军并承认了芬兰王国、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随即在4月占领了乌克兰,他们抛弃了中央拉达政权并成立了亲德政权。 表面上俄方损失很大,但同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苏俄收复了乌克兰,在东乌克兰地区成立 {{形象|苏维埃政权}}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年1月22日,从奥匈帝国独立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合并。1921年3月18日,波兰第二共和国、苏俄(也代表苏维埃白俄罗斯)和苏维埃乌克兰之间签订《里加和约》,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政府解散,除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以外,其余则处于处于苏维埃乌克兰的管辖。 ===苏联时期=== ====苏联成立初期==== 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乌克兰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这一时期苏联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乌克兰的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乌克兰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倍,工人人数增加了3倍。1932到1933年发生了大饥荒,乌克兰受灾最为严重,史称“乌克兰大饥荒”,保守估计约有500万。 ====二战时期====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27日,波兰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分割占领,西乌克兰回到乌克兰。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和罗马尼亚进攻乌克兰。苏联在乌克兰地区遭受了严重失败,在基辅战役中,苏联大约损失了约70万士兵,敖德萨战役中该地苏军被罗马尼亚军队消灭。罗马尼亚分得了摩尔多瓦和乌克兰部分地区,而德国如愿占领了乌克兰全境。1943年至1944年,苏联红军发动下第聂伯河战役等的攻势,收复了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整个二战期间,乌克兰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共约410万名士兵和140万平民丧生。 ====战后时期==== 二战后,乌克兰迅速恢复了生产。1953年,斯大林去世,由赫鲁晓夫接任。他投入了更多资金在乌克兰的农业上,农产量和农民收入都有所提高。1954年2月19日,为了庆祝《佩列亚斯拉夫协定》签订300周年,克里米亚地区重俄罗斯划赠给乌克兰。 20世纪后半期,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日趋缓慢乃至停滞。加上诸如苏联在大清洗、乌克兰大饥荒、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错误。让苏联在乌克兰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历史和现实积累的各种矛盾开始浮现。 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后,提出民主改革。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开始急剧动荡。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结束了苏联宪法中对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规定,在这一背景下,乌克兰各种政党纷纷成立,公开活动。这些政党和组织大都主张乌克兰独立,在1989年9月成立百万之众的乌克兰人民争取改革运动(简称“鲁赫”),成为推动乌克兰民族运动的重要先锋。 1991年7月1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件后,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辞职,接着乌克兰最高苏维埃宣布乌克兰独立。1991年8月24日被正式确定为乌克兰独立日。8月30日,乌克兰最高苏维埃决定停止乌共的活动。 12月1日,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在乌克兰3700多万选民中,83%的人参加投票,90%以上的人赞成乌克兰脱离苏联。12月8日,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不再存在,乌克兰的独立最终完成了。 ===独立的现代乌克兰=== 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在12月1日全民公决当选为总统。独立的最初几年伴随着高水平的腐败和通货膨胀。乌克兰采取了很多带有乌克兰化色彩的政策措施,以强化乌克兰民族认同。经济方面,乌克兰发行了乌克兰临时货币库邦,放弃使用卢布,但出现了国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因此乌克兰宣布提前议会和总统选举。 1994年1月10日,拥有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核潜力的乌克兰成为一个完全无核的国家,主要的核武器要么被销毁要么被转移到俄罗斯。同年7月10日,库奇马当选总统并成功连任。 1997年,乌克兰和俄罗斯签署了《友好、合作和伙伴关系条约》,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原则、现有边界不可侵犯和相互尊重两国领土完整。 2004年11月21日,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亚努科维奇战胜尤先科。反对派不承认结果,发动了橙色革命。重选后,尤先科胜出。 ====乌克兰危机==== 2010年,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2013年,亚努维奇暂停乌克兰和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并试图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这导致了被称为广场革命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在乌克兰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2014年亚努维奇逃至俄罗斯,乌克兰东南部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政治反政府运动,并伴随着分离主义和亲俄口号。同年3月,俄罗斯出兵吞并克里米亚。同年5月,由俄罗斯扶持的两个乌克兰叛军国家,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发表独立宣言。(它们原来是乌克兰的州) ====当下的事情====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承认了这两个共和国并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并于2月24日在乌克兰领土上开展了军事行动,被人们称为俄乌战争,并持续到今天。
摘要:
请注意,所有对CountryHumans中文百科的贡献均可能会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详情请见
Project:著作权
)。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